小学音乐教学之学生兴趣的激发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3期   作者:陈双琼
[导读]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所以"音乐"是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高雅艺术。沐浴于音乐的氛围中,可以陶冶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智能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武胜县烈面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4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3-009-01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所以"音乐"是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高雅艺术。沐浴于音乐的氛围中,可以陶冶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智能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代,音乐教育对他们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同样肩负着为国家的繁荣兴盛、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为短暂的特点,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恰如其分的音乐情景。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借助声情并茂的语言、画面、音响、教具等教学辅助工具,创设一个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产生相对应的思想情感,在学生的情绪感染力下借势转力,顺势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在开展音乐课的时候,不必非得循规蹈矩地只能唱歌,如果一节课只是干巴巴地唱歌想必也是很没意思的一件事,而且唱歌时间太长了,对嗓子也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小学生,对他们的声带影响很不好。因此,这就要使用一些小技巧,比如说在音乐课上植入一些音乐情景成分,这样会使得课堂活跃起来的,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唱歌,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当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让大家融入到音乐情景中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歌唱这首歌的时候,找同学上来表演歌唱的情景,可以使得歌唱更加有画面感,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能够很大程度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比较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歌声与游戏中快乐地度过这一节课。小学生天性爱玩,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这种方式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使用多媒体,全方位展示音乐内在美。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开展阶段,教师通常只能够利用语言来展现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很难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开展教学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也不够生动形象。



        如果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一个直观的道具,一个形象的图片,既有声音美,又有画面美,通过听、看直接获得情感体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进而使课堂活跃有序;还能满足学生的想象力。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改善小学音乐课堂环境,从而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课堂"导入"技巧。
        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先声夺人之势,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整个课堂教学开启良好的开端。音乐教学也不例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步骤,这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技巧。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游戏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是我教学中惯用的"开场白",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1、游戏导入法: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爱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教学时,充分利用他们这些特点,在课堂上让他们唱一唱、跳一跳、动一动,有助于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用自己的言行来表现音乐。如:可让班级学生分别扮演小白兔、小乌龟、小孔雀等角色,来表演歌曲(教学)内容,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2、故事导入法:成功的教学需要的往往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好奇心特强的小学生而言,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饶有兴趣的故事情节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言行,能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之中,唤起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思维迅速融入课堂。
        3、问题导入法: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精心设计疑问,可以引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有潜伏转为活跃状态,有力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会如磁石般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四、有效利用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音乐并不是一个死板与枯燥的课程,应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促进的课程,但是造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结果不理想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进度,反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音乐本身的魅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无法真正沉浸到音乐中感受。教师为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使用有效互动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肢体、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互动,增加活动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魅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