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3期   作者:覃大强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鉴于此,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牢固树立"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教学理念。然而一些语文教师重视多读,没有传授适当技巧,不注重阅读形式的转换,也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这样的阅读教学很难起到相应的效果。

         广西柳州鹿寨县中渡镇贝塘小学     广西 柳州     5456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3-05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鉴于此,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牢固树立"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教学理念。然而一些语文教师重视多读,没有传授适当技巧,不注重阅读形式的转换,也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这样的阅读教学很难起到相应的效果。
        一、语文教师要注重图文对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借助于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一般而言,语文教材中图画优美,这些图画体现着学生的情趣。因此,强化插图和课文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彰显教学的整体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插图,最终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谈谈自身观察心得体会。插图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想象力,紧跟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作顺序,促使学生注意力由图像延伸到文字,和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语文教师要注重一边阅读和一边想象
        只是阅读而不思考,犹如囫囵吞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优势,有意识有步骤培养学生思维,指导学生以新视角和全方位观察、思考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运用阅读来代替讲解,运用思考来推动阅读,在阅读中增强感受,在一边阅读中,一边思考,学会作者遣词造句技巧,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三、语文教师要注重插图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在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动手绘画,不仅培养学生艺术而且极大丰富学生想象力,促使学生走进课文中,深入了解课文内涵
        四、语文教师要用表演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表演,是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和大脑等等感官的重要形式,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将那些复杂和抽象内容转化为生动和形象的表情和体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主要是图文并茂的文章,依托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立即而课文内容,进一步起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要求学生依据插图来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道具来表演,学生纷纷踊跃参与其中,不仅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在熟读基础上,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表演,依据自身所见、所闻和所想,这种表演形式,在见覅学生参与热情基础上,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
        五、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背诵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最好能达到背诵的目的,以期为学生写作积累词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遵循课文特点基础上,要求学生不断阅读最终达到背诵,把背诵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教具来背诵、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背诵、可以运用表演来背诵、可以通过教师提示来背诵,更可以通过情境来背诵,激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背诵,在不知不觉中起到背诵的目的,积累背诵技巧。
        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仿写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和有步骤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在深入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学生在熟读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七、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表达的态度和习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和表达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指导学生改编课文,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学生通过想象,尽情表达,有的学生从正面进行表达;有的学生从反面进行表达,最终实现阅读、语言表达和感情熏陶同步进行。
        八、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感情
        正确和流利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难度不大,然而要想读出感情实属不易,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定脑学生亲身体验,走进课文之中,从而丰富情感和获得体验。充分利用插图、教具、多媒体等等形式,促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从而丰富学生情感。一般而言,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和形象为主,需要直观和形象来深入了解哪些复杂和抽象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课文内容,这种直观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此外,多媒体在学生理解和情感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比如,在阅读某篇课文时,运用多媒体进行生动和形象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阅读课文。最后,活泼好动和乐于表现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此时的他们全身心参与其中,想象力比较丰富,能用心体会课文情感,因此,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加上一些表情和动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九、小结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打破思维惯式,解放学生的手、眼和大脑,打造开放性教学环境,拓展教材,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彰显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