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杨成莲 赵英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3期   作者:杨成莲 赵英
[导读] 【摘 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质量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高笋学校    四川 乐山    614500

      【摘 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3-035-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对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阅读教学的根本内涵 
        1.语感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训练能促进学生语感的提高。阅读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如何写,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使用语言,提高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积累语句,书写经验,并受到阅读材料的熏陶,增强语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材料,以此来进行语感培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强化学生的输入型语感,而诵读与语感的培养有直接关系。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诵读的作用。要提高语感,就应积极加强诵读教学。
        2.思维
        思维是人类理解知识、丰富情感的基本条件,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因为没有语言就不能够进行思维,思维和语言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积极发掘教材中与思维培养有关的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进行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新课改比较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不管是老师提问,还是学生解答,都与思维的培养相关。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


"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 培养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效率。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需要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百度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2. 阅读要讲求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合理的设置阅读课,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小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阅读课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不同的课文内容,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来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渐渐提高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听读和欣赏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指导他们如何欣赏, 只有提高了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才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3. 积极把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其有限的,课外阅读才是更为广阔的认识世界的载体。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课本的文章与课外读物相结合。在学习课内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外搜集与本文的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大致相近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指导他们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增设课前小故事环节。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每天安排一名同学在课前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不仅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知识,而且活跃课堂气氛;三是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号召同学们捐献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阅读,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四是倡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爸爸妈妈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与孩子一起徜徉于阅读天地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阅读教学的内涵,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金芳.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吉林教育》.2015.32
        [2] 张 宇.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