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和兴趣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4期   作者:陈艳
[导读]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发展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和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兴趣和思维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欲,进行创新。在一种浓厚兴趣驱动下,学生学习思路才能清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索欲,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观点,在兴趣中发展学生思维,在思维中保持学习兴趣。思维是兴趣的本质,兴趣是思维的基础。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小学   四川 阿坝   6232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4-016-01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发展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和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兴趣和思维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欲,进行创新。在一种浓厚兴趣驱动下,学生学习思路才能清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索欲,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观点,在兴趣中发展学生思维,在思维中保持学习兴趣。思维是兴趣的本质,兴趣是思维的基础。
        一、前言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课下走访意识到思维和兴趣的重要性,思维和兴趣有效融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伴随着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每位教师的一大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深层次触及教材内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有意识,有步骤实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面。从心理视角入手,紧紧抓住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将极大推动数学教学纵深开展。兴趣在开发智力,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意义巨大,学生只有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精准把握学习内容。而思维能为数学教学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作用。特从兴趣和思维两大方面入手,以期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效率提高贡献一己之力。
        二、思维和兴趣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
        1.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观察能力是小学生汲取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助推力,是构成智力的一大因素,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透过事物表面,深入到本质,从而起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标。笔者认为,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知识和积累知识,观察是想象的前提,是分析、总结和创造的基础。


有鉴于此,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想象,在丰富教学内容基础上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2.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直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语言表达和直观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生动和形象展示数学知识抽象性特点,需要依托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是可视和可触,直观往往能直接阐述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促使学生体验学习乐趣。,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抽象理解,在这一坚实基础上,才能轻松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彰显着直观教学的巨大优势。
        3.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操作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小学生的智力和他们实践密不可分。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实践出来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学习数学更要实践数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一些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认识概念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方法。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思维。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格外重视和发展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提出问题、以数学思维看待问题,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采用相适应的教学形式,面对相同知识,采用什么语言表达,学生才能愉快接受,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一些迷惑之处,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和举例形式,便于学生理解,探索问题解决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图片起到化难为易的目的,由此一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找行之有效教学方法中,依托思维发散性,意识调学习重要性,形成勤于动脑和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具备扎实基础知识,挖掘教材中隐藏因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合理延伸课堂,将一些和数学相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促使学生意识到各个学科之间联系性,在融会贯通中点燃学习热情。
        一题多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主要形式。思维是伴随着兴趣产生,而兴趣以思维为基础,双方是一个有内在关联和共同进步,因此,增强两者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舞台,思维是兴趣的前提。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思维探索中产生。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题目已知条件,主动和灵活运用数学方法,以不同视角看来问题。从而掌握新方法,在创抓不懈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兴趣
        4.在交流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将全体学生合理分组,各个小组内部成员可以交流合作,当然这种交流合作应局限于学习内容,这需要教师及时观察学生在交流中的表现,对于那些偏离主题的学生给与指导,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中。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会产生不同思想和解决方案,对于相同的答案以赞扬为主,对于不同的答案要耐心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答案形成的根本,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维。以交流合作为引领,着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合作交流不是一两个优等生完成而而是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的。因此,合作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交流合作的指导者、管理者,通过交流合作活动,促使学生意识到合作对于自己、他人重要性,以强烈兴趣参与其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