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临桂区茶洞镇江洲小学 广西 桂林 5411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4-015-01
合理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欲,又快又好解决问题,为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然而对于那些自制能力较低的学生,合理的提问发挥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特从以下几点谈谈小学英语课堂提问。
一、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原则
1.拓展思维
启发性是提问的基础。课堂提问只是拓展学生思维的一种形式,不能单存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不同于启发。一个合理的提问才是启发。只有提问具有价值和意义,才能助推学生深层次思考,拓展思维,比如,以往课堂提问中,忽视学生思维拓展,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回顾旧知识和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因此,提问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坚实基础。
2.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善学和乐学的驱动力。因此,课堂提问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和高效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提问的宗旨,这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贴近小学生思维特点,力求提问的层次性、吸引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用科学、艺术性和生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难易合适
课文提问应做到难易合适,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提问应当分解成若干小提问,遵循由浅及深。有旧到新和由易到难的原则,促使学生在提问引领下,突破难点,把握本质,掌握规律,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简单性提问,促使学生体验成就感,逐步提高提问难度,分解重点,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掌握知识。
4.自主性
新形势下的小学英语教育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树立学生学习主体,立足于实际情况,采用切实有效的提问,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回答提问积极性,拓展提问深度和广度,为学生留出更多训练时间和空间,因此,英语课堂提问要建立在师生互动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5.艺术性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普遍存在于教学中,具有较高难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自身驾驭教材能力,深入了解学生,注重教学方法有效性,依据课堂信息反馈,恰如其分运用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和合适的提问时机很多,比如,在学习一些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要求学生猜测,那些课前预习的学生知道结果,在因势利导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轻松掌握教材内容。
此外,那些诙谐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欲,比如,在学习一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笑话,由此一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带着快乐学习,学习效率更高。最后一,课堂提问应兼顾所有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形式,课堂时间有限,课堂内容复杂,学生人数较多,在诸多因素限制下,教师不可能对学生挨个提问。有鉴于此,教师应依托提问来导入新课,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基础上,兼顾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对于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提问形式对于那些优等生要求其回答难度较大的提问,对于那些后进生要求其回答简单问题,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现状
这些年来,作者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提问低效和无效,给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1.提问丧失价值和意义
课堂提问应当目的明确,从长远而言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从目前而言以教材为中心,服务课堂,这样的提问才能有价值,有意义,尽管有些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没能实现知识迁移,这样的提问一不能提高学生思考水平二不能服务教学目标。
2.提问主题指向模糊
课堂提问主题指向时常被我们忽视,忽视提问的体现形式,一些教师会提出很多辅助性问题进行解释,教师过于注重自我而忽视学生思维直观性和单一性,这些复杂的提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很容易被这些提问打乱思路,不能明确回答,结果只能敷衍了事。
3.提问脱离学生认知水平
一些学生对教师提问迷惑不解,有时不是听不懂提问,而是提问脱离他们认知水平,对其中的知识了解不深,而教师止步于教材,忽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脱离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问学生会不知所措,导致学生产生悲观思想,影响到学习自主性,丧失回答提问兴趣,为他们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提问过于复杂
一些教师提问过于复杂,学生很难依据自身知识结构去回答问题,制约着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而对于那些听力的提问,一旦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启发学生思考,未免肤浅,回答这些问题已不需要学生语言二不需要学生分析,这些单一形式和肤浅层面对于提高学生智力水平毫无用处。
5.提问缺乏深入性
一些教师在课前设计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那些年轻教师,很难打破自身思维惯式,无法做到灵活调整提问视角和难易程度,一旦学生无法根据自身引导回答提问,教师会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引导,而不能对这些提问进行调整,也不能采用一些辅助性提问,导致教学僵硬化。
三、小结
通过深入剖析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进行设计提问、彰显自身特色、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学生善学和乐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