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小金县委党校 四川 阿坝 624200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4-012-02
在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历史条件下,确立包括党章在内的政治规矩都要遵循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政治规矩也应当具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作用
法治思维是一种从法律的角度、用法律的眼光来看问题、想事情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在法治理念下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想到的规则、标准、原则和精神。
1、法治思维首先是合法性思维,是规则、制度下的思维。合法性思维下,重点关注的是我们的行为是否有制度依据,如果有制度依据,行为就有了“制度”上的正当性,如果没有制度依据,行为就可能存在非正当性。但制度依据的表现形态有不同,对公权力来说,行为的依据是制度规定了其可为,对个体权利来说,行为的依据是制度没有限制其可为。这也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社会行为的的具体要求和表现。
2、法治思维是权利思维。在权利思维下,行为的主体(自然人、组织等)在法律上是享有权利的主体,一切公权力对主体的权利要肯定、尊重和维护,不能随意地剥夺、侵犯。尊重、维护公民权利是一切社会行为的逻辑起点,公民权利是宪法明确予以保护的权利,相关部门法律也把维护公民权利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法治思维是公平正义思维。把公平正义作为行为追求的价值目标,对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应忽视公众意见和利益,不能刻意袒护个别利益群体,法律或制度要在均衡各方利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正义,即使是为了公共利益也不能损害个体的利益,对弱小的、个体的利益也要有保护、救济的手段。
4、法治思维也是责任思维。权责对等,有权力就一定要有相应的责任义务,明确责任既是对行为者的约束,也是对行为相对方的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治思维的精髓就是“限制权力,保障权利”。法治思维一般包括两个层面的功能:一是公权力坚持依法行使,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它只在维护和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时候出现。
二、严守政治规矩要符合法治的精神
习总书记对政治规矩有过总体论述,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在法治思维下,严守政治规矩必须既要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历史使命,也要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
1、严守政治规矩在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地位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装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政治规矩就必须在政治方向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既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法治的要求,也符合“有法必依”的精神。
2、要体现法治思维中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精神。以人为本,在法治思维中就是权利本位的体现,在政治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它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自觉地做人民的公仆,坚决克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反对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为人民服务也就是最大的政治规矩,其他的政治规矩都必须服从这个规矩。
3、严守政治规矩要体现法治思维中公平正义的精神。公平正义包括处事公道、是非分明、利益平衡、惩恶扬善等,在政治上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依法治国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如果漠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削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重任,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必须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把公平正义理念作为政治规矩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执纪执法水平和能力。
4、严守政治规矩要体现法治思维中责任担当的精神。在法治理念下,任何规矩、制度都必须被遵守,违背者要受到惩处。政治规矩作为一种规范,应当具有强约束性和执行性,具有被遵守的权威,党的组织和干部必须遵循。任何党的组织和干部如果信念动摇、为官不为、渎职懈怠、以权谋私、贪污腐化、高高在上等,要受到相关党规党纪的制裁。政治规矩通过程序性和配套性的制度设计,具有监督、惩戒的作用,违反政治规矩的行为必须受到惩处,从诫勉谈话、警告到开除党籍, 甚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只有严格遵守政治规矩才经得住党和人民的监督,才不会受到党纪党规的惩处。
三、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规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强调政治规矩,大力推行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斗争,向官场陋习开刀,重塑政治生态、营造清明政治环境。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地位,维护党的权威,这是最“根本的政治规矩”,也是遵守宪法、维护法治的应有之义。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了党中央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之间,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他们必须要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时党中央要支持他们的工作。各级领导要带头遵守这个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在国家治理结构上,强化了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有组织意识,要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遵循组织程序、听从组织安排、重大事项向组织请示报告。
2、强化规矩意识,以更严格的要求遵守党规党纪。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我们党有一系列的党规党纪,领导干部必须要在法治理念下去遵守和执行。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只有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才能体现先锋队的作用。坚强的党性修养就是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就是底线思维,就是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性信念,坚守党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遵守党规党纪,首先是遵守党章、维护党章,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形成自觉接受纪律约束的习惯;接受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双重约束。
3、强化规矩执行和监督。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只有在不折不扣的执行中,让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确立起规矩的权威。习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党员干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督促检查,在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上重点开展遵规守纪的评议和批评。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等目无规矩,其实早就开始破坏规矩了,在破坏规矩的第一时间,没有得到党内和群众的监督,否则也不会蜕变到惊天动地、骇人听闻的地步。
严格遵守政治规矩,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对全党全社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严格遵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红线,明晰法律、党纪边界,在法治的轨道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