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六中学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 当前,我国的现代教育观念一直处于不断革新当中,使得不同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教材内容得到充实和创新。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新诗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学习内容。新诗与古诗词之间存在着较多的不同点,有些新诗是运用白话所描述的,但是却能为读者创造意境和美感。本文就中学语文新诗审美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 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4-006-02
前言:在我国实施现代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针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在教材中加入了一些新诗的内容。这种文学体裁是对古典诗歌的一种突破,成为了一种新诗体。新诗的语言偏向于白话,但是其中蕴含的感情较为深刻。这样的文学特点为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审美教育形成清楚的认知,并能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运用合适的方法达到情感渗透和思想熏陶,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一、中学语文新诗教学中的不足
相比于新诗,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更高的关注度,古诗词具有较为鲜明的韵律感,篇幅简短,却能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各个教育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会将诗歌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古诗词上。但是从写作内容的角度来看,新诗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并且营造了较为深远的意境。在新诗中基本没有生僻的词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分析作者通过白话诗句所建立的中心思想。
从中学教材的内容来看,新诗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新诗教学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教学观念带来的影响。尽管新诗教育已经逐步得到改进,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德育需求的分析,没能对新诗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新诗教学的实际情况。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教师自身对新诗的解读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审美观念。一些教师无法感受到新诗中蕴含的美感和文学价值,这就对新诗教学造成了较大的局限性。
二、中学语文新诗审美教育的路径
(一)通过新诗诵读使学生感知美
针对于中学语文新诗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结合新诗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诵读情境,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带入到新诗的意境当中,使其能对新诗的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创设诵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也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展示一些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和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在课堂中营造轻松且生动的氛围,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优化审美教育的质量。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到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首新诗时,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渲染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在诵读中感知到文字和语言背后的美感。
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歌曲《故乡》的旋律,在背景音乐的影响下,引导学生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感受诗人的思乡情怀,并能将自己的思想带入到新诗的意境当中。
朗读是学生理解和学习新诗的一个重要渠道。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朗读水平,并能对学生的朗读过程给予专业化的指导。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仔细倾听学生对新诗的朗读,并为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达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目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能抓住朗读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结合点[1]。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乡愁》这首新诗时,会发现不同的学生会朗读出不同的效果。女生的朗读更加柔美,愁绪更加绵密,而男生的朗读比较低沉,使乡愁的程度更浓。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是其感受美和理解新诗内容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在新诗赏析中探寻美
语言是新诗意境得到表现的载体。新诗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其中的依据来自于词典中的含义,不仅能将读者带入到更大的想象空间当中,还能体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不仅具有延伸性,还具有深厚的内涵。一些新诗的内涵比较丰富和深刻[2]。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诗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新诗的语言丰富性特点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有利于教师从多元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到《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诗中的比喻手法和一些隐喻,来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感悟新诗美的意境。
(三)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新诗创作
要想达到理想的新诗审美教育效果,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新诗的创作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新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真正得到美的熏陶。学生需要对诗歌语言进行全面深入的品析,才能形成较为深刻的感悟[3]。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仿写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中的几节进行仿写,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在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的同时,使学生更加懂得如何用语言创造美的意境。
结论:综上所述,新诗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也是教师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的主要渠道。有效的新诗教学能丰富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形成审美的鉴赏和创造素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新诗形成正确的认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在审美教育的目标指导下,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新诗诵读使学生感知美;引导学生在新诗赏析中探寻美;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新诗创作。通过本文对中学语文新诗审美教育展开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为提高中学新诗审美教育的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红,汪志梅.中学新诗教材的一场论争及其意义[J].名作欣赏,2017(25):86-89.
[2]黄荣全,叶建丹.构建新诗教学的生态环境--校本课程理念下的新诗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2):47-48.
[3]张远川.浅谈中学新诗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