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共体育场馆民营供给服务的有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4期   作者:赵建波 及化娟 何娟敏 白素萍 王丽霞
[导读] 公共体育场馆引入民营化的供给服务,并不意味着直接能够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而是伴随着多元化供给服务模式的出现所引入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效果。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政府公共体育场馆不计成本的经营对民营健身场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形成较为公平的竞争局面。无论是政府还是民营部门都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力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共场馆产品的供给效率。

        1.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 2.石家庄市教育局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4-004-02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成果(HB14TY007)
        公共体育场馆引入民营化的供给服务,并不意味着直接能够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而是伴随着多元化供给服务模式的出现所引入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效果。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政府公共体育场馆不计成本的经营对民营健身场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形成较为公平的竞争局面。无论是政府还是民营部门都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力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共场馆产品的供给效率。
        1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服务效果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效果(有效性)研究,国外研究者一般采用对政府官员调查、单个地域进行前后对比、或者是跨部门对比,或者进行个案研究。虽然这些研究都具有某种缺陷,但是不能忽视在很多地区和国家的大规模研究所得出的证据及有价值的结论。由于河北省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规模有限,主要采用个案分析与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民营化供给方式的有效性。
       1.1 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场馆供给服务的效率
        体育设施的民营化可以打破部分行政或公共企业垄断,引入各部门间竞争,提高供给效率。本质上说,公共体育场馆引入民营化的供给模式,同时也伴随着多元化供给模式所引入的竞争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政府公共体育场馆不计成本的经营对民营健身场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形成较为公平的竞争局面。无论是政府还是民营部门都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力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共场馆产品的供给效率。部分公共事业单位被推向社会实行民营化,使其在竞争环境中自主经营和发展,而市场竞争机制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这种外在压力势必迫使民营部门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以提高其在产品市场上的效率。实行民营化后,众多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会使得设施经营承包者面临经营不善而导致无法续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民营企业也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积极改善产品质量,顾客可以得到更舒适、更便捷的体育产品。公共体育设施民营化开辟了一条民间资本(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政府资源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合理配置的新路,通过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多形式合作,达到竞争性的经营管理模式,公众选择的可替代产品范围扩大,公众可以获得更多的实惠。
        1.2 可以降低经营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民营企业经营体育场馆获得经济效益的产生可以来自规模经济。北美的SMC公司和Global-spectrum公司,作为设施的专业经营公司,和市政当局及民间设施业主合作,经营管理全球各地众多的体育馆。在2015年,SMC公司在全球为政府和民间客户管理83个体育馆、19个体育场。Global-spectrum公司目前管理北美51个设施。一家取得多个体育场馆经营权的私营企业,在经营成本上可以分摊,雇员的支付和聘请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所以会增加民营部门设施管理的规模经济效益[1]。对于单个体育场馆民营化后,员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和市场应变能力提高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方面。约翰.希尔克研究中总结到美国的公园和娱乐设施民营化后与政府直接服务相比较,成本节省了20%-30%。
        1.3 利用民间资本,缓解了地方财政困难和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面临公众体育需求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时候,政府在公共体育设施场馆建设和维护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制约了其公共体育场馆产品的供给能力。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却比较充足,内外资储蓄形成了"双溢出"。这并非资本的根本稀缺,而是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闲置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采用特许经营等民营化的融资方式可促进社会闲散资金有效地转化为投资,从而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领域,已经成为能够填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缺口以及解决供需矛盾的有效出路。从上面列举的地方政府的公共场馆民营化的事例中可以清楚的证明,民营化后,缓解了地方财政困难。
        1.4 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行政改革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或管理策略,更是推动政府治理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战略。政府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改革的大势所趋,从长远发展来看,必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政府改革进程中。这既是顺应国际改革浪潮的选择,又是改进政府职能的现实途径,能够提高公共体育场馆产品质量,改善政府作为产品提供者的绩效。在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管理的事务过多,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因此政府职能很难转变,而政府的职能不转变,体育场馆改革就难以取得成效。实行公共体育场馆民营方式改革,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决策和管理,即制定公共政策并实施监督与评估,而具体的公共产品则主要由非政府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私营部门)来提供。政府服务职能转变,同时可以带动管理职能的转变,行政改革就能顺利进行,对于推动地方政府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极为有利。对于刚刚步入民营化改革的体育事业单位来说,没有政府有效监管和制度安排作为保障,民营化改革将步履维艰[2]。



        2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河北省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效果,在很多方而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思考:是民营化本身固有缺陷带来的种种问题,还是民营化改革没有获得适当发展环境而产生的不良反映?
        2.1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的本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权益的减少,包括不合理、非法的和被禁止的流失,也包括合理、合法的和被允许的流失。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化改革中,虽然政府的财政危机得到了暂时缓解,民营企业也获得了相当的利润,但是由于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相当数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一些公共场馆承包或租赁时候不通过竞价和招标选择承包人,承包或租赁的价格低于合理的市场价格,使承租人获得非法利益;委托授权的合同中没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内容和相应违约的责任承担规定,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受到损失;承包或租赁带来的场馆经营短期行为使得有些场馆设施的损耗、损坏急剧增加,同时未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基金,维修费用急剧上升导致资产流失。在合资、合作等公私合营方式中,国有资产经常以产抵资占有一定比例,由于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管理机制以及缺乏科学评价体系,不履行正常的评估程序,资产评估过低,行政干预不当或政府官员腐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民营企业经营不善或行政干预终止合同,形成公共场馆从国营到民营再回到国营的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损失。
        2.2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中"寻租"引发的腐败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的确为"寻租"提供了可能。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则认为特殊的利益集团为谋求政府保护,逃避市场竞争,实现高额垄断利润,往往进行各种"寻租活动",于是便会产生政府的寻租行为。其本质在于获得更大的利润。权力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层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活动。民营化不是必然带来腐败问题,但是由于在公私合作以及化公为私的过程中,政府及其官员具有较大的公共权力,容易形成公私合谋,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引发腐败现象。私营企业通过行贿等"寻租"方式获得公共产品项目的经营权后,提高公共产品的价格,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改变公共产品设施用途等最终损害公众利益。一方面,官员手中掌握大量的资源配置权,要负责公用事业运营商的挑选、产品质量、价格的监管等,同时官员作为"经济人",在主观上存在着为自身谋取利益的原始动机,而客观上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体制的缺乏,那么在特定情况下,政府官员利用权力在民营化过程中进行"权力寻租"产生腐败是很难避免的。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也总是积极向地方政府寻租,以便使自己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通过行贿等寻租活动获得利益,所以权力寻租,产生腐败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寻租腐败现象常常一起滋生,对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改革危害极大,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3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中公共利益的损害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公共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更多追求的是社会利益、社会公平,承担社会责任,追求公共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努力使得发展体育设施的益处为所有人普遍平等和公平的享受,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3]。在民营化过程中,政府及其官员过分依赖民营化对减轻财政压力作用,把其当成甩掉公共产品"包袱"的手段,常常忽视了公平问题,偏离了公共产品的基木要求。与政府传统供给公共体育场馆相比较,民营企业经营公共体育场馆,目标在于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合理调配经济资源,强调提高管理效率,注重经济效益。因此,一方面民营企业的生产者对于不能很好获利而又必须提供的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往往采取消极提供给或减少供给,另一方面对于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公共体育场馆服务项目会加大投入或提高价格,容易造成不良的恶性竞争,也损害公共利益。公私合作提供公共体育场馆产品使得公众在选择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成为可能,但同时对于低收入者实际上是被剥夺了进行选择的权力,无法体现公共产品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当然,传统的由政府提供体育设施的一元体制具有效率低福利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体育设施使用的平等和公平的权利,符合公共产品的本质要求,应该受到肯定,作为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制度安排具有效率高,减轻政府负担等有益效果,但是我们必须正视民营化后公共利益的损失、公共权力丧失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此外,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过程中容易发生擅自改变体育场地用途,侵占公共体育设施的违法事件。
        公共体育场馆存在政出多门、责任不清,导致民营化过程的交易成本过高、效率低;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过分强调对民营化的依赖,把其当成甩掉政府财政压力"包袱"的手段,忽视了公平和公正问题,忽视了监管力度,公众普遍性服务难以实现;政府及其官员在民营化交易过程中仍然具有很大的权力,相应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却很不完善,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滋生腐败现象;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政府机构、制度安排、职能转变等却没有与之相适应,政府的政策不稳定,存在失信于私人企业的现象。因此,本研究认为河北省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民营化的有效性需要相应社会环境支持,需要对其有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 张元文等.华东地区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科研,2013,24(5):19-21.
        [2] 裴立新.经营性国有体育资产所有权、产权及经营竹理模式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14(4):45-48.
        [3] 河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数据公告. [EB/OL].http://dzb.hebsport.gov.cn/sports%20life%20weekly/2015-3-25/20150326024100.htmid=63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