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背景下石家庄学院花样跳绳项目的发展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4期   作者:赵建波 及化娟 王进选
[导读]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石家庄学院"应用型"定位发展为目标主线,以跳绳特色项目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对其从课程建设 服务地方 对接政府服务三个发展阶段进行探析。研究认为:创新是花样跳绳项目的核心;市场生态环境是跳绳项目发展的必要条件;政策引领是跳绳项目发展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应用型;跳绳;花样跳绳;特色项目;生态环境 【课题项目】 石家庄学院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

        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石家庄学院"应用型"定位发展为目标主线,以跳绳特色项目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对其从课程建设 服务地方 对接政府服务三个发展阶段进行探析。研究认为:创新是花样跳绳项目的核心;市场生态环境是跳绳项目发展的必要条件;政策引领是跳绳项目发展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应用型;跳绳;花样跳绳;特色项目;生态环境
       【课题项目】 石家庄学院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YYKC-201606);石家庄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71007);石家庄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201417A)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4-056-02
        作为传统跳绳大省的河北,不论是在全民健身还是在街头巷尾、操场庭院,跳绳都是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健身项目之一,其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健身方式和功能是一些西式体育项目所不能替代的。不难看出,跳绳作为古代乃至现代运动项目,依旧不能脱离"跳"的本质特性,有了绳的存在突显了跳的意义的实现。特别是作为民族特色跳绳文化属性下的传统跳绳,更是彰显了其内涵发展的沉淀与升华。其价值功用在技法的基础上,以适应地域人群需求,通过修身、健身、娱乐等功能形式的扎根存在。尤其是,对于作为"应用型"定位的高校---石家庄学院来讲,如何以学科发展视角为目标出发点,夯实自身实力、打通学科发展经脉,用文化符号唤醒人们对体育专业建设路线下的跳绳项目认知与渴望;如何对跳绳项目的发展理念与模式进行深度改革、创新成为石家庄学院跳绳跳绳项目发展研究之首重,为此展开本研究。
        1跳绳文化简析
        "绳"从农耕时期的使用历经数千年演变依旧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其功能的使用遍布工、农、商等多种行业。"跳绳",始于上古因"记",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因"结",由此可知,跳绳活动是"先民们在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农耕过程中间接发生的"[1]。其作为华夏民族耳熟能详的文化特征符号,以改革开放为现代跳绳发轫之始,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崭新含义与功能,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下涌现出如:胡安民的绳之花法;胡平生的绳之竞法;王守中的绳之跃法等具有不同特色的民间跳绳技法面貌。中国民间跳绳逐渐形成了一种"由技至艺"的本土特色体系形态,并沿着这样一条独特的轨道继续发展和完善,逐渐构成以个人绳类、车轮跳类、交互绳类、长绳类、两人一绳类为主的五大种类体系框架。显然,这是新时代赋予民间跳绳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石家庄学院跳绳发展现状
        在各级政府大力度发展"文化强国"全民健身工程的同时,做好科学引导,服务更广泛的人群,促进全民健康是我们所有体育人的不断追求。为此,"凝聚一根绳,共筑中国梦",跳绳运动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势必能在河北这个运动大省蓬勃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讲,跳绳运动项目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提倡,它必将大大有益于我省群众身心健康的提升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1 花样跳绳发展的定位与起步
        根据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以及在"应用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背景下,石家庄学院强心花样跳绳队于2011年孕育而生。花样跳绳项目的创建和落地是河北跳绳运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之所以这样界定,一方面,是由于最初"强心花样跳绳队"的创建仅从为丰富校园文化特色,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陶冶道德情操、丰富文化生活的发展定位,上升至以花样跳绳技能与理论课程培养为专业建设目标的阶段,促进"社会个体健康的发展" [2]服务于地方社区居民娱乐、中小学校园跳绳普及和实践推广,增强全民体质健康能力。另一方面,因为花样跳绳项目的发展定位是以"应用型"角度为出发点,以河北省区域为服务目标,以创建跳绳特色项目为抓手,以推进"跳绳强省"建设为发展核心理念,历经八年纵深发展,辐射于河北省跳绳培训、传播推广、跳绳赛事、跳绳表演、人才培养与输送等多个方面。也正是因为如此,石家庄学院"应用型"跳绳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才对河北区域性跳绳运动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的奠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讲,作为民间传统跳绳大省的河北,有着广泛的跳绳群众基础,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先天优势,带动全省各地市跳绳相关体育行业区域性的平衡发展,引领花样跳绳项目作为新的活力和竞争力的注入对于河北体育产业未来发展可能是最重要的建设性依据。



        2.2 构建跳绳发展生态环境服务地方花样跳绳运动发展
        依托SURSA-石家庄学院强心花样跳绳队,积极探索和加强专业人才建设和阶梯式培养,与省外院校进行学习交流、调查研究,加强技能学习反馈情况,对课程开设前的前期准备与探索进行了充分的铺垫。随着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教育局已经以红头文件形式把跳绳项目纳入中小学体育锻炼和体育素质达标中。其政策的出台加大了"花样跳绳"新兴时尚的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力度,积极助推了高校、中小学花样跳绳项目的开展。在秉承跳绳文化"育人"理念下,传播中国跳绳文化技能,组织和带动了本校近五千余名学生学习跳绳热潮。辅导与和培训市内近万名学生开展和推广花样跳绳项目,参与社会各项跳绳演出200余场,多次参加全国跳绳各级各类赛事,获得金银铜奖牌30余枚。通过学习花样跳绳运动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比赛及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绩。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其新的体育校园文化生活形态。从时间、空间及形式上构建立体化的实践层面活动体系。通过体育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全力打造花样跳绳特色项目同时与河北省2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训基地、跳绳项目特色学校合作关系,为地方跳绳运动项目的校园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2.3花样跳绳专业团队的建设
        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河北省跳绳协会及各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对跳绳运动发展的共同推进,河北跳绳运动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那么,紧密围绕校转型的应用型定位的基础上,从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是成为当前转型发展实际性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团队的构建之所以是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础,既不是因为它能够满足跳绳课程建设及教学任务需要而独具特色,也不是因为它在开展教学与学术研究活动中具有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功能平台,还因为在他 培养研发技术能力等多种培养方式背后所蕴含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外的独属于河北跳绳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构建。其主要价值功能有三点:1)对打造河北省跳绳特色品牌,带动我省地方体育跳绳赛事和辐射群体健身活动,具有积极的传播带动效应;2)是解决跳绳课程教学目标、理论体系、实践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教材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抓手;3)强化社团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服务地方体育建设能力的最佳方法。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近些年始终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推动河北省"跳绳"新兴项目的普及,带动高校、中小学、社会大众跳绳项目的开展,服务于地方体育跳绳赛事和辐射群体健身活动。并有幸于2016年作为河北省跳绳协会发起单位之一,筹备河北省跳绳协会的成立工作。
        3 构建河北跳绳生态环境圈及未来展望
        河北省跳绳协会于2019年9月成立,成员主要由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构成,其中单位会员二十多位,个人会员近200余名,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唐山、邢台、邯郸等各地市的学校、企业、社区、事业单位。
        3.1发挥行业领先优势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
        从全国以及国际大都市发展和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需要以及全球"文化竞争的不可回避性"[3]来看,"政府引导、公益为先、社会参与、市场调节"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生活化改革创新发展的体育新局面、新模式,对争取更大范围的全民参与和更高层面的社会支持上尤为重要。显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承接和举办跳绳比赛及交流活动,将是为未来举办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的重要基础性的奠定。
        3.2 培养跳绳生态环境加强行业管理
        培养专业跳绳师资实力,夯实和提升跳绳专业技术水平,带动全省各市级相关体育社团、企业、学校等组织开展跳绳运动普及、竞赛、科研活动。举办不同层次的跳绳培训活动,接受委托对跳绳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进行培训,组织跳绳技术的研讨和交流,协助制定跳绳行业管理办法与标准,搞好本行业的各项协调工作。
        3.3 推进行业发展、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代表河北省参加国内外各项跳绳比赛以及运动交流。加强相关社会组织的交流,提高跳绳竞技运动水平,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增进与国内外各跳绳运动项目组织的技术、文化交流和友谊,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结语:
        石家庄学院应用型跳绳特色项目的建设,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紧密与社会所需人才相结合,实时跟进与调整花样跳绳项目培养方案,为专业改革发展获取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走在省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列,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优化教学课程结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探索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59.
        [2] 刘树军.花样跳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
        [3] 赵建波.河北省武术品牌文化"非遗"发展与保护研究 [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