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4期   作者:王越
[导读] 【摘 要】 "群文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法,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关于初中语文古诗群文阅读的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群文阅读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城阳第七中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 "群文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法,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关于初中语文古诗群文阅读的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4-052-01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法"的简称。古诗词因为篇幅短小,容易操作,便于"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优化学习,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价值,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无论小学还是中学,诗词数量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2014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可以看出,古代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9月1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开始投入使用,这套教材较之以前各个版本数目增多,题材多样,文质兼美,注重诵读和延伸,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符合课标关于古诗文阅读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策略
        将群文阅读的方法应用于初中古诗文教学,无疑将形成新的教学思路,节省课堂老师讲授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对比迁移来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1. 加强言语实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把握情感和体会特殊场景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加强言语实践,因为实践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言语实践指的是口语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应以此为线索设计群文,锻炼学生语言能力,促使他们明确地向外界传递个人阅读古诗词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所悟。而朗读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几乎被完全忽视,成为短板。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专门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不仅为教师提供群文阅读选材依据,还说明朗读可以进入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教师应打破群文阅读培养学生默读能力与速读能力的思维定式,避免以偏概全。


具体可选取适合学生朗读的一组古诗词,训练学生的语音、语气、语调和语速等,锻炼阅读能力。
        2.把握情感内容,引导学生关联阅读
  诗词是诗人和词人言志抒情的产物,承载着他们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与情感体会。一首诗词就是诗人词人在当下全部人生经验的总和,这需要通过句子得到体现。或许对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而言,最初从古诗词中获得的感动并非源于整首古诗词的意义,而是某句话有着丰富的情感内容,深刻撞击读者的内心,从中获得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情感内容指的是文本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与情绪,其分析更多出现在诗词里,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优先考虑设计情感内容议题,引导学生们主动进行关联阅读,逐渐养成整体阅读观。
        3.相同作者素材整合,引导学生群文阅读
        从作家的角度整合材料,是一種简单易行的方法。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许多大诗人脍炙人口的诗篇常分布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同一作家,不同的时期,因为有不同的境遇,他的思想、追求都有所不同,群文阅读若能按照同作者的作品选材整合,方便学生了解作者所处时代及创作背景,对作者作品有全面的认知,从宏观处构建诗人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4. 相同题材素材整合
  古代诗词的选材非常广泛,常见的诗歌题材有: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送别赠友诗、怀古咏史诗、即兴感怀诗、闺怨诗等。在相同题材中,不同的诗人阅历不同,写出来的作品也不尽相同、各具风味。按照题材分类整合进行群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同类题材诗词有深入了解。
        送别是最受文人墨客青睐的题材,例如部编版初中教材中选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可以通过这四首诗设计议题--"意恐匆匆说不尽,万水千山总是情",找出几首送别诗中送别的时间、地点、选取的意象有没有相同点?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是否相同?这样一比较,学生会发现送别的时间常常在傍晚,增添一种日暮穷途的悲凉;送别的地点常在岔路口、长亭、古道;送别的情感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有淡淡的担忧,有对朋友美好的祝愿,也有对有人真挚的劝勉;表达离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经过这样的整合对比阅读,学生不仅梳理了课内古诗词的题材,遇到课外诗词,也能触类旁通。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有益尝试,这样的课型扩大了课堂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老师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的新思路,只有不断地尝试改进,才是语文教学不断前进的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雪艳.群文阅读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7.05.
        [2] 缪霞.例析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择和整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