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4期   作者:张晓英
[导读] 【摘 要】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征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注重学生的主体教育,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本文主要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 主体地位 体现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中心小学   四川 资阳   641300

      【摘 要】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征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注重学生的主体教育,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本文主要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  主体地位  体现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4-050-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调控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唤起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慈祥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笑容,一朵象征性的小红花,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怜悯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牲,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3.百度、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更应"偏爱"学困生。激励、鼓励正是教学艺术的真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很好的保护,自信心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不断培养。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法,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推进。作为数学教师来说,需要接受新理念,主动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
        1.遵循教育规律,给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关注点放在了成绩和分数上,关注结果而往往忽视过程。但是从学生认知的规律来看,知识的学习是由过程到结果的流程,没有过程中的体验和积累,便难以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牢固构建新知,这也是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中强调重视过程和方法的缘由所在。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发现式、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下往往积极性更高,思维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才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质疑、探究、总结,进而收获新知识。所以,要想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深刻认识教学的联动关系。真正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但是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说的太多、包办的也多,是课堂的"主宰",这样的模式下一方面学生学习被动,另一方面学情难以及时地反馈给教师,这样会导致教和学之间的脱节,这无疑会影响教学效果,导致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我们一定要清楚,教学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所以真正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主导者的真正呈现。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和调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会确立,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非常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3.重视教学活动,提升实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知识积累的欠缺和学习能力有待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最好的学习过程还是由具体感知到抽象升华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去体验和感受,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生活动来辅助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合理选择的基础上,把感性直观的学生活动融入其中,最好是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升,会主动去参与、讨论、分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发现新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教学中自始至终都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敢于放权,给学生参与课堂、展现自我、探究和思考的机会,就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与智慧,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欲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新知,成为"驾驭神秘宫殿"的主人,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邓增达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7
        [2]杨玲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成长》.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