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教育中自信心培养路径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黄利
[导读] 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培养幼儿自信心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摘要: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培养幼儿自信心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自信心的形成对幼儿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1]。但由于现如今各学校与家长不够重视这一层面,家长们多将眼光聚集于关注孩子成绩方面,从而通常会忽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孩子没有做到他们所规定的事情,就会被他人职责,得不到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形成自卑心理,对想要完成的事情没有勇气去做。因此,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幼儿时期开始抓起。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策略
        据了解,幼儿阶段是每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幼儿们由于受年龄的制约与局限性,各方面能力的成长与知识的获取形式还需教师与家长合作对其进行全面化的有效引导措施,在幼儿阶段就在孩子心中树立起“我能行”“我可以做到”的思想观念,帮助其逐渐形成自信心,都说自信的人最美丽,同理,自信的孩子才最优秀。因此,教师须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自信心,并且积极地探索、寻求相关的有效教学技巧与措施。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优势
    处在幼儿时期的学生喜欢模仿并且学习自己所接触的事物,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有利条件,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甚至可以影响其一生,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幼儿园内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幼师需予以足够重视,并且实践于课堂之中,需对缺乏自信,自卑孤僻的学生格外关注,加以引导,完成基本教学职责。 自信心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必备条件,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在他充满自信心的那一刻起,上帝就会伸出无形的手帮助他。”可见,自信心有激发人类意志力与潜能的作用,它的存在可以使得学生克服重重困难,获取无限动力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扬,最终走上成功的道路[2]。
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的策略
(一)通过行为教学予以心理暗示
        通常幼师使用的树立自信心的行为暗示主要通过体态、手势、表情来体现。在课堂实践运用时须幼师严格的依据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状况来进行灵活的行为心理暗示。教师这样积极地暗示会为幼儿们的成长带来非常积极的成效,进而帮助引导其逐渐的树立起自信心。
        例如,在教师讲课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当有学生勇敢的举起手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发言时,教师可以微笑着竖起大拇指予以肯定与赞赏,那么在孩子看到教师这一行为暗示时,就会接受到教师对自己非常赞赏与喜爱的信息,心理上会形成一种思想,在课堂勇敢发言可以受到教师的喜爱与赞扬[3]。为此,他们会在往后的课堂之中争取发言机会,不会产生自卑心理,积极地融入课堂。长期坚持如此,就会逐渐的建立起自信心理。而相反的,如若教师发现课堂上总有一些调皮好动的学生任意离开自己座位时,可以使用严厉的眼神予以警示,幼儿自信心受挫,发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及时改正错误。如此一来,在教师“无声教学”的暗示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信心。
(二)通过语言形式予以心理暗示
        幼儿时期,学生自信心相对较为脆弱,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帮助其建立信心,还需要守护幼儿的信心,合理的使用语言教学。幼师的语言方式对幼儿接收心理暗示有非常重要影响。教师教学语言须具备委婉且含蓄的特征,幼儿在自己可承受的心理范围内,通过对教师语言的领悟与理解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促使教学成效更加显著。
        例如,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听课坐姿时,可以通过向学生举例解释说明坐姿端正的好处,同时列举出不良坐姿的不利后果。不可以直接对其实行批评教育,会对幼儿心灵造成创伤。教师可以引用校园内的小树苗,告诉学生:如果小时候的树苗就是歪着的,那么在它长大后也会是倾斜的树,并且难以改正。

相反,若是在幼苗阶段就能够做到笔直的状态,那么在它长成颗大树之后也会保持直立的状态。所以,你们要在幼儿使其就要对自己的坐姿有严格的要求,不然就会跟倾斜的小树一样喔。教师通过以上委婉的语气及时有效的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坐姿,与此同时,守护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育学生克服困难与挫折
        人无完人,无论一个人是多么的优秀,都不可能将所有事情做到完美无缺,人生之中总有失意的时候,都会遇到挫折与困难,所以不仅需要建立自信心,还需要学会坚定内心,克服挫折与苦难。因此,幼儿教学在鼓励学生、赞扬学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的同时,也不可对其过于保护,还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培养其心态及毅力,教学生以坚定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克服困境,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失败与不足。
(四)予以幼儿肯定性评价
        幼儿接收到教师肯定性评价时,能够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及优点。绝大多数幼儿其实都非常的重视教师给予的评价,给予幼儿肯定性评价具有鼓励孩子的作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始终都会对幼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及评价予以高度重视,为有效的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保证其健康的学习状态,教师可在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时予以孩子肯定性评价,使其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需要注意的是,肯定性评价不是说对幼儿的所有行为都予以肯定与鼓励,而是指若是幼儿可以及时的将活动任务及学习目标完成时,无论其学习结果是否理想,都要看到幼儿努力的一面,予以及时鼓励,而不仅仅是指责。
        例如,笔者在组织一次“折纸”活动时,首先提出活动目标,随后按照步骤教给学生折纸的方式,并且学生在完成每一个步骤的折纸时就及时予以肯定与鼓励,多一些“没错”、“就是这样”、“你真棒”、“真厉害”、“要继续努力喔”的鼓励,少一些“你真笨”、“看看别的小朋友做的多好”这样的指责,使得学生切实体会到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教师的肯定,积极地、全身心的投入到折纸活动中。如此一来,在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某一形状或动物的折纸时,予以其肯定性评价,可有效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五)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幼师们想尽办法,与幼儿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绝大部分学生眼中,幼师像父母一样,一举一动均是一种长者的姿态,均可对幼儿心理产生影响,每一句鼓励与指责都会影响其一整天的心情,甚至会给某些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不愿意再与幼师进行接触,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讲出来。因此,教师需在适当时机暂且放下教师身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给予其支持与鼓励。
        例如,笔者曾遇见一位幼师在某名内心自卑的孩子面前讲出“真不懂事”、“真差劲”的话语来击垮幼儿对其的信任,这对师生关系及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作为合格的幼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支持幼儿,以朋友的角色与幼儿们及时沟通,以温柔的言语给予其关怀与帮助,积极地培养其自信心,使之成为一名积极地、乐观向上、自信的学生。而随意指责学生的行为与想法的教学模式只会在无形之中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幼儿阶段的自信心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且非常重要,幼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建立自信心、守护自信心、检验自信心这三个方面同时着手,在日常教学中细心观察每位孩子的心理状况与个体特征,以便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与鼓励,打消部分幼儿自卑心理,帮助幼儿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全面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往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付冬梅.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2]姜凯波.浅论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