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众多学科中,数学这一学科难度较大、较为抽象。在小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视力度,培养其数学思维,为后续的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极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种教学方式有着极大的实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有效运用
在思维能力方面,数学这一学科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小学生持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在数学方面将有很大帮助。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完成从问题到结果的推理,掌握公式之间的数学关系。而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了解和熟悉数学体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主题图的方式
(一)巧设情境模式
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得到大量运用,必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学习内容,这是情境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绝对优势所在,所以在采用主题图这一教学方法时,可以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这种注重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必然有着巨大的利用空间。同时在关于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情境模式的创设也也更容易让教师在课堂的开设中进行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很多帮助教师构建情境模式的元素,无论是高年级的商场打折问题,还是低年级的城市中分辨东南西北的问题,其中的都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内容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根据这些教材内容,在创建相应的情境之后,然后在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时,再利用主题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思考。
(二)通过实际问题进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严格意义上来讲,数学知识源于现实,但是又高于现实,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真实体验到数学的思想方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时,需要从现实中需求灵感。比如,教师在讲解完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一章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建立相应的主题图:小红本身有 10 元零花钱,但是因为小红表现非常好,妈妈奖励了她 5 元钱,然后小红去商店买了一个笔记本花了 3 元钱,问小红还剩多少元钱?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用这些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同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解决相关的数学教学问题,需要从创新的教学方法入手。同时对于数学而言,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同周围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关联,所以在考量如何将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时,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思想导入到其中这是数学教学中利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核心所在。在讲解完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对加减法的意义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可以借助如下题目完成应用题的教学工作。某养殖场养了公鸡13只,母鸡6只,公鸡比母鸡多几只?在讲解这一题目时,教师利用主题图对相关问题进行分解,然后引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析。
二、借助主题图教学模式的利处
(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后,教师应该将提高学生的操作感进行逐步地实现。在数学课堂上,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教师应该提出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后,学生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方法,并且得出正确的结果。
另外,对于得出不正确结果的学生,教师不应该直接判定学生的错误,而应该指引学生思考:为什么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尤其是在教材中频频出现的主题图,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导入,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小数的意义以及性质时,教师可以借助书本上的主题图,让学生去思考相应的问题,然后教师再依据主题图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采取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其具体过程如下:教师首先根据课文上的主题图抛出问题,然后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强行灌输知识,最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分享思考过程,以再次强化思维。经过反复训练,这样不仅能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还能不断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此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数学方法和数学解题思维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所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方法和解题思维的讲解与训练,而不只是介绍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 如教师还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问题来反复训练,以不断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从教材上的主题图入手,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重点讲解数形结合思维。教师还应注意数学学习的整体性和应用性,将主题图中的内容映射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还需注意讲清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关系,以便学生理解,提高其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就是要不断创新。而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把课堂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两者相结合,学生会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同时,这也能够很好地带动学习氛围。对于自己不熟知的领域,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往往是问题的提出的前提。在情景教学的模式下,由于其自身具有探索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这有益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地思考,帮助学生筛选出无用的质疑。
结语: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生逐渐地意识到了一些数学的形象思维能力。为了更高效地学习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的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教学中大力发掘教材中的主题图,从而实现数学课程资源的良好开发和利用。并且还需要互联网的优势来开展课堂。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校的时间占了学习时间的绝大部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的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并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参考论文:
[1]胡曼,王艳.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国教师,2018,S2:165.
[2]张黎黎,于悦.小学数学教学主题图的分类及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8,35:45-47.
[3]陈宏.小学数学“主题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措施[J].名师在线,2019,13:16-17.
[4]鲁成义.刍议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06-107.
[5]牛嫣嫣.利用主题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6,2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