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幼儿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随着活动模式以及活动观念的不断改革,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开始认识到传统的一些活动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幼儿。因此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就是重视审美感受,关注幼儿感受表达能力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就是启发情感体验,关注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有效性
很多幼儿音乐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都逐渐认识到音乐知识、音乐能力、音乐情感、音乐创造力等一系列的情况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就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同时掌握好教授幼儿的方法,让幼儿可以逐渐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并对音乐活动有属于自己的理解。
1.重视审美感受,关注幼儿感受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导幼儿表达对于音乐活动的想法还需要注重提高幼儿的自身素养,这样才能更好教育幼儿,进而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从目前来看,很多幼儿本身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幼儿在听到音乐的时候会根据音乐进行手舞足蹈,还有很多幼儿会跟上音乐的节奏,这种特点不仅是幼儿心理产生的反应也是幼儿对音乐的一种喜爱表达。因此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幼儿本身的审美感受,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进而喜欢上音乐。因此教师在活动中需要不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让幼儿可以感受各种类型的音乐,从而让幼儿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其实很多幼儿对音乐都是挺感兴趣的,主要幼儿生活的这个时代是非常先进的,不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还有多样化的音乐设备,例如:电脑、手机、随身听等,这些设备都可以给幼儿提供音乐。
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就需要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更好地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发展,并在活动中更全面学习音乐知识,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中需要的就是全面型人才,所以幼儿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就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素养。同时幼儿教师在活动中需要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开展适合幼儿的打击乐活动中,很多幼儿会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活动。但是教师会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比较注重的是乐器的敲击动作上,这样反而让音乐成为了背景。因此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这些情况出发,找到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可以在动作中逐渐融入音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审美力还可以注重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2.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情感”,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本身就有着表征性的特质。想要幼儿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施中还存在很多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幼儿的兴趣。而且从基本的创造中来看,音乐的出现不仅可以活跃人们的生生活状态还可以通过一些好的作品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从音乐的特点上出发,以此来展现音乐的本质。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分成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就是音乐创作主要是表演者将音乐作品演绎呈现给人们欣赏,第二个等级就是欣赏音乐的人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内化,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更好表现情境。幼儿对音乐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以及表达想法的方式,所以教师需要在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很多教师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都感受到一些困难。主要的原因就是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于音乐的认知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以适合幼儿的方式来开展活动,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同时让幼儿可以更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而很多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的时候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施中需要具有注重有效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教育幼儿,同时让幼儿简单的掌握一些音乐的节拍,感知音乐的律动性和节奏性,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进而让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开设的更加完善,从而帮助幼儿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有效促进音乐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幼儿本身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情感还可以激发幼儿本身对于音乐知识的创造力,让幼儿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音乐思维,也可以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中,教师为了更好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不仅需要了解幼儿的音乐兴趣,还需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采用一系列的活动方式,促进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活动中更全面发展自己的音乐素养。而且教师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合理的活动模式,让幼儿可以更好感受音乐魅力,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可以在日后更好进行音乐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