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施玲利
[导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但这一基础内容常常被教师忽视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但这一基础内容常常被教师忽视。许多教师教学缺乏正确的方法,导致学生对计算的理解不到位。本文将简述计算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当前计算教学的热点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热点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以计算为基础,延伸出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必须建立在牢固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小学计算教学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步骤,应当受到师生的重视。
        一、计算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反映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看,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依然是在探讨数和数之间的关系。多数小学数学的考试题型也只是在计算之外加上了现实生活的背景,使得题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突出生活化的特点。除了极少数学生具有先天禀赋外,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靠后天培养而来的。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例如由数学概念引入计算,或者通过一些法则分解公式等,学生的计算过程会更加高效。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算法多样化问题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介绍一种计算方法,过分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忽视了解答过程的多样性。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之间在思维上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现代数学教育强调启迪智慧,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单一的计算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创造的动力。算法多样化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解题思维,促使学生在各自思维基础上不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算法多样化并不完全等于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化的“多样”,强调的是群体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解题时互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汲取他人思维中有益的部分为自己所用,达到通过交流改变原有计算方式的目的。
        以计算牛奶瓶的数量一题为例。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副情境图,图中有两箱牛奶,每箱牛奶分成两排,每排可以装五瓶牛奶。其中一箱装了九瓶牛奶,另一箱只装满了一排,即五瓶牛奶。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一共两箱牛奶,一箱装了五瓶牛奶,另一箱装满了九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呢?”然后要求学生列出等式,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例如,有的学生将第一箱看成一个整体,一共五瓶。从第二项开始便一瓶一瓶地数,一直数到第十四瓶。有的学生从第二箱拿出五瓶放入第一箱,把第一箱装满后再数第二箱剩下的瓶数,也能发现一共有十四瓶。
        通过实际教学不难发现,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难分优劣。但在数量众多的计算方法中,总有一种最基础、最普遍的方法。教师在发现这种算法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算法的优越性,鼓励学生掌握这种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
        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相关知识时,没有理清“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这导致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循理入法”。

从根本上看,算理是小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算法是运算的“方法论”。算法强调运算的顺序,重视方法的应用,是基于各种运算法则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算以及为何这样运算。
        以口算乘法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几个口算例题:20×3、50×8等。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计算20×3时,只需要简单地计算2和3的乘积,后面加一个0即可。如果是20×30,那就加两个0。还有的学生计算方法比较直接,用三个20直接相加。有的学生则没有找到简便方法,而是将其想成20个3相加,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教师的任务便是找出最合适的算理,帮助学生感受从抽象的算理到具象的算法的过渡过程,从而牢固掌握算法和算理,用最简单的方法迅速得出计算结果。
        教师还可以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例如:24×5中,十个5是50,二十个5是100,或者两个24是48,三个24是72。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再计算35×5,43×5,讨论一下自己思考的过程。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才能形成正确的计算技能。
        (三)科学培养计算能力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由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新课程改革依赖,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题海战术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科学规划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变授课观念和授课方式,结合新的教学状况融入新的教学方法。
        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计算24×3的结果。在众多学生中,必定有算错的学生。过去的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总是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没有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机会。这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权,不利于提升计算教学的质量。实际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答案,鼓励其它学生讨论他们出现错误的原因。如有的学生得出720的结果,这是因为这位学生凭空多写了一个0。这属于粗心大意的错误。还有的学生先计算2×3=6,然后计算3×4=12,得出612的结果。这便是算法上的错误。在不同学生的错误中可能包含着一部分“合理”的成分,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同学所讲的合理的内容作为经验分享给其它学生。例如,计算72×3时,先计算7×3=21,再计算2×3=6,得出结果216便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由此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其中的奥妙。
        总之,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学习兴趣。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通过自我修正加深对不同算法的影响,再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真正达到熟练掌握算理并灵活应用各类计算方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传绪.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应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41.
[2]王传花.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3]李光.初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解决方法[J].中国新通信,2019,21(02):169.
[4]田淑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8(15):33-34.
[5]梁祚刚,韦红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