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力的原动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从而改变传统课堂教中老师说,学生听的模式,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字:多媒体,兴趣,突破难点,转变形式,效率,双刃剑
正文
爱因期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兴趣成正比例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挂图、小黑板等单一的老旧方式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无法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丧失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应试教育下,教师讲的太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太强。课堂教学死板,缺乏活力,学生机械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变成了苦差事。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今年我区“电子白板”、“班班通”的普及,多媒体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更多的教师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经历了从传统教学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渡,深深感觉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中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用一系列的动态图片呈现了自古到今人们交通运输工具的演变,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这时候我启发学生观察:不论交通工具怎样演变,但哪一部分的形状始终不变?学生很容易的就发现车轮始终是圆形的。那么为什么车轮始终是圆形的呢?圆有什么奥秘的?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进行这一课时的教学。
这样的导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
二、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果不理想,他们对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事物比较敏感、好奇。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那些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数和形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到课堂上,引导他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对于“将一个圆平均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一点比较难理解,实际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
我利用课件动画,分别演示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128份……再拼成长方形的情形,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越来越接近长方形的过程了。这样直观的动态演示很好的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化静为动,转变学习形式
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
? 例如,在教学射线具有可以无限延伸这一特点时,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物体,所以,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的理解似懂非懂。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无限延伸”一词的意思,我在设计多媒体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亮线越来越长,越来越长,逐渐延伸出了屏幕。我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出现了“无限长”的情景,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四、合理运用,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更快、更直观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内容简单,但信息量大,我利用电脑设计,把有关新资料(文字、图形、声音等)做成课件,在课上讲解,以弥补查阅资料的繁琐;上课时还可自如操作鼠标或键盘,显示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正确读、写。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密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五、身临其境,加深知识内化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学建议中首条便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以往教学模式中,我们靠一张嘴巴,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只粉笔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
总之,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还有很多,合理运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会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但科技是把双刃剑,多媒体教学中如果违背了教学规律,课堂中如果一味依赖多媒体,不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就会减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而只有合理有效的运用,做好各种教学媒体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在教学的优势,更好的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中期
3、《教育信息化》2004年第5-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