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学习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陆正英
[导读]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摘要:“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强调如何实现定性角度到定量角度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实现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的分析。本文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学习,对具体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理念、方法,实现高中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平衡;学习方法
        化学是高中生所接触、学习的学科中最为特殊的一门课程。之所以说化学具有特殊性,是因为化学“既是文科,又是理科”,也就是化学是一门将理科、文科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化学学科在日常教学过程,对学生们提出的学习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们对化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所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各种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要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所以对于高中生而言,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1化学平衡教学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现有的课程标准要求,可以直接将化学平衡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只有对教学内容明确,才能够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上,对学生们展开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要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完全反应进行确定。其次,在与化学平衡教学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其中主要会涉及到的特征包括等、定、动等。其中提出的可逆反应,其实主要是指整个反应是否可以满足化学平衡在判断时的基本标准要求。最后就是要锻炼学生们对化学反应的感知力。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定性控制的理念和相关措施,对反应产率进行适当的提升[1]。除此之外,由于如今正处于重点培养学生们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化学平衡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开展过程中,可以将具有螺旋式递进的原则作为基础。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们深入了解有关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推动高中的身心健康发展。
2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学习方式
        2.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素质教育相关理念的落实,而且还可以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化学平衡相关教学内容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学生们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培养,就必须要保证化学平衡教学内容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同时还要尽量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日常教学时,无论是利用传统教学理念或者是与新课程改革结合后,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高炉炼铁”化学反应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将高炉炼铁作为出发点,提出对应的问题,让学生们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炼1t铁时所需要的焦炭量,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结果相比,为什么结果会超出很多”、“高炉炼铁的尾气中,为什么会含有CO气体”、“写出对应的CO反应方程式”。

通过这种化学问题的提问方式,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对化学平衡的概念、相关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2]。如果是直接将化学反应作为出发点,那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只是需要对化学反应下的宏观特征有所认识和了解,而且还要对化学反应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微观表征进行熟悉。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们展开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学,有利于学生们化学平衡认知模型合理的构建和利用。
        2.2深入了解化学概念有利于化学平衡教学的展开
        在化学平衡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化学概念作为其中的基础,这样可以实现化学平衡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化学学科的复杂性、多样性,即使是化学平衡反应,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们对化学反应的限度等相关内容更加缺少认识和了解。化学平衡教学活动在开展时,在学习初始阶段时,学生们很难了解化学平衡概念,所以教师必须要针对这一方面知识内容进行不断强化,引导学生们利用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为学生们打下良好基础。通常,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反应物都是存在的,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其中存在的生成物与反应物方向基本上是处于同一个状态[3]。在当前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必须要与化学反应的基本限度进行结合分析,实现定量衡量研究。这种形势下,可以对化学平衡的原因进行确定,对其中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在“蔗糖溶解”的反应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经过仔细的分析和学习后,对整个化学概念的了解和认识相对比较深刻,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也比较良好。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们从中发现隐藏的规律,而且还可以保证学生们的化学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2.3化学平衡思想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渗透
        由于化学平衡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所以在日常教学时,要想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质量有所提升,教师就必须要家实践教学力度。在教学时,要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等,可以逐渐朝着日常生活的方向转移,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认识,满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将化学平衡思想,逐渐渗透和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实践教学活动中,对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有利于学生们逐渐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3结束语   
    化学平衡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同时化学平衡反应中的微观、宏观表征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关系的构建。所以无论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或者是学生们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上,教师要将化学平衡相关概念作为基础,将教师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们融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实质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莉敏,任红艳.基于Rasch模型的“化学平衡”诊断工具的开发[J].化学教与学,2019(11):10-13.
[2]张学红,温曙光.对核心素养下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本认识[J].教育现代化,2018,5(45):382-387.
[3]王正兵.“化学平衡的移动”一课两种教学方式的评析[J].化学教学,2018(02):40-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