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刘松祥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刘松祥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本文旨在从以下方面探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分别是指导学生独立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竞争学习意识,意在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竞争学习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阶段的基础与根基,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影响深远,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教师应锻炼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浅层化现象严重的当前阶段下,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欠缺,推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十分必要,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1 指导学生独立深入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对未来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颇大。指导学生独立深入思考,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试卷以及书本上的知识,在老师无法指导的时候能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态度。学生能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长久以来,学生完成效率就会提高,教师指导效率提高,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目标就能达成。例如在讲授一个知识点时,老师应给出实际例题,让学生先自我思考,再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到最接近最便利的问题解决方案。例如此问题:已知某校图书馆已知1500册图书,今年增加了的图书册数,那么请问今年该校图书馆的图书册数是多少?”学生根据前期所积累的数学经验给了 如下解答方案,①1500+1500×=2100(册);②1500×(1+)=2100(册);③1500÷5 =300,300×(2+5)=2100(册)。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不要直接写出解答方案,尝试旁敲侧击,启发学生对此题的理解,当学生们对题型熟悉到一定程度时,再给出多种解决方案,但不要直接写出答案。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探索研究。让学生回忆与此题型相近的问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回答问题的规律方法,若学生再遇见相似题型就可以想到如何一步步导出结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而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对题型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已掌握相关运算基础的前提下,让学生发散思维,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
        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教师讲授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的再次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并记住,因而平时的练习必不可少。学生通过自己的运算劳动找到了解题的方法答案,才能提高对深入学习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教师在布置相关练习时,应注重练习的有效性,减少练习的重复性,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以严谨精准的练习题快速帮助学生复习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对于老师讲过学生却仍然不会的重难点应该重点突破。在学生做题有失误的情况下及时提醒,对学生做的作业及时批改并给出评语。对于教材上一些较为刻板的知识,鼓励学生们通过亲手实验来完成任务,例如:如何画一个完整的圆,让学生在班级面前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胆量又能更好的向其他学生解释怎么画圆。如何证明三角形角度之和为一百八十度,让学生们在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尝试画出一个不是一百八十度的三角形,并对画出的图形予以点评。学生们在亲自经历了这些知识点的开发后,对知识的概念将会长久地保存在学生大脑中,印象深刻。另外,在学生完成相关实践作业时,要让学生分析作业强调的是什么。日积月累后,在学生头脑里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点的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入。
        3 推行分组对比练习模式
        学生的学习有比较才有动力,推行分组练习,让学生的状态显示在同学面前,更能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进行分组管理,学生有不会的可以互相讨论,先学会的帮助还没学会的。而先学会的经过自己的口述或者实际演练,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在大脑里又过了一遍,对题型的理解肯定会更深一步,教人者也受益匪浅。暂时不会的则通过先掌握的同学的讲解,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具体,使其真正的学会。先会帮后会的模式再经过老师的指引点播,层层推进,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这种模式可以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时有这么多同龄人陪伴着,竞争着。另外,推行分组对比练习模式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任与了解,为学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寓教于乐。推行分组练习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全面具体了解知识,内化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同学间的合作与沟通,有助于更进一步推动小学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进度。
        结束语
        当前教学形式下,让学生完全自觉的深入学习仍有许多阻碍,要在教学的多层面上指导学生,在课堂讲解题型时引导学生多方面探究,在课下布置学生任务时要适当适量且精准,在课上随堂讨论时要注重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措施的施行,针对的解决关键教学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叶立军,方均斌,林永伟.现代数学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14-16.
        [2] 韩明莲.《数学教学论》开放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9(1):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