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陈乾
[导读] 网络像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取其精华的同时也要能够拒绝它的“污染”
        摘要:网络像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取其精华的同时也要能够拒绝它的“污染”。如何能充分的让网络为中学生更好的服务,这就给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的挑战。想要在网络时代做好德育工作,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和了解网络的各种特点和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利用网络帮助学校进行德育工作,探索出在网络时代德育的新出路。在网络化的背景和信息时代,更应该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更好地迎接挑战。
        关键词:网络背景 班主任德育 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也给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时代,中学生都很有思想、很新潮、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班主任还是穿旧鞋走老路,不愿意主动跟进的话,就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树立起新的观念,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这才是网络时代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一、网络信息给中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自网络诞生以来,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网络正以非同寻常、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生活正在逐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给学校德育带来了空前的影响,以致于有人把现代中学生称为e代青年。作为一种改变人类历史和生存方式的新生事物,网络“双刃剑”的作用是明显的。
        1.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和游戏开发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不法网站,沉溺游戏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
        2.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风气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其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
        3.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学生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现实的阻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
        4.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学生使用网络的途径和方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1]。


        二、班主任面对网络环境德育工作的措施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既面临着挑战,也有机遇。挑战在于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机遇在于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优势,拓宽德育教育渠道。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提高:
        1.提高自身的网络水平
        作为网络时代合格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注重自身的内涵,加强自身网络技术水平,提升自身网络技术能力。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加强网络责任感。互联网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上网者除了提供信息浏览服务外,还可以在一些网站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有些学生在评论的时不遵守网站制定的各种规则,随便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使用污秽的言语。一些技术较好的学生甚至还可能出于好奇,尝试做黑客行为,非法进入盗取私人信息或账号,故意破坏网络系统,从而给他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班主任要不时地教育中学生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为了让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可以利用班会、信息技术课、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各种形式对学生幵展各种网络文明规范与网络责任教育。针对中学生多数同学安全意识淡化的现象以及现实中中学生受骗情况不在少数的事实,提倡在校园里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以上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白网络是为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方便、为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服务的。因此人类要学会驾驭网络,而不是让网络驾驭人类。人类要做网络的主人而绝不是网络的奴隶。
        2、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网上聊天是中学生上网的主要任务之一。适当的上网聊天有助于中学生的交往能力的培养、思想的交流、压力的缓解。然而,许多中学生在聊天的过程中不加判断的广交朋友,无话不谈,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个人隐私,甚至有的学生和网友发展为网恋。轻者尝试一下网恋的青湿滋味,重者深陷其中荒废了学业,甚至更严重的还会因与网友见面人身安全出现问题。班主任应细心观察班里学生的状态和学习状况,多观察学生的动向,多了解学生的情况,敏锐的发现苗头,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
        3、有节制的上网
        上网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等。然而长时间的无节制的上网,既浪费金钱有耗费精力,严重损害了身体的健康,荒废了学业。所以,班主任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做到让学生有节制的上网。
        4、把握学生心理动态
        作为班主任来讲,只有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心里有数,这是做好德育的前提条件。而对班级的环境,则要时时观察、处处留心。网络时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快速且微妙,借助网络的力量,学生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时间和空间的影响[2]。网络交流的开放性和人与人之间不同于以前的社会化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班主任需要对这两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容易陷入两个极端:①单纯看重网络消极面,对学生使用网络持反对态度,并严厉禁止学生使用网络,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更亲近网络;②单纯看重网络积极面,极力推崇学生使用网络,并不加以管束,可能致使学生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两者都是不可取的,班主任需要寻找两者之间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网络背景下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的,道德教育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网络就像是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双刃剑,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道德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明天的希望,网络环境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想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发挥网络功能,就需要班主任在网络环境中多方面做好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汤斯,网络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对策探讨,教育现代化2004.4
        [2]唐玲,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学校德育丁作的转型,《教育评论》200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