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教学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维交流活动的阵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始终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课后作业中进行数学交流活动,但通常问题层出不穷,收效甚微,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对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等三方面的创新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有用的,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作业批改;
一、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的主渠道,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口述和学生听讲为主要场景,容易造成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死板记忆和理解,也造成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数学逻辑关系和数学模型的陌生和不理解,结果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程度相脱离。这样的数学教学已经失去了乐趣,这样的数学教学就是“满堂灌”形式,培养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结合实际教学环境,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和课堂外教学方式,将课本中的数学问题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管理的创新
(一)创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就像我讲你听,没有和你商量的余地。若是学生不听或无意间打乱教学秩序,教师动不动打击批评。如果我们教师在师生关系上不改革、不创新,不制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则无益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教师应该注意到,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配合中完成的。在这里,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尤为显得重要。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素养,更重要的是由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能够被教师、同学平等看待,要能被信任和理解。只有达到这个条件,学生才能在讨论小组、同学交流及师生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对某块知识的理解思路,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能够有自信心去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这样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
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创新。在数学课中,学生竞争进行解答,让他们讨论中得出结果,虽然有时纪律有点糟糕,但是只要在教师的掌控范围里,我们可以允许他们的这种竞争精神。
学生间的竞争,促使学生会带着疑问,发散思维,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和解决,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竞争精神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创新精神,也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在这里,要求我们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多多创设一些含有竞争因子的数学问题,最后还要重视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三、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
数学作业是评价当天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如何批改作业,看似平常,但是,它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恰当的批改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启发性;不恰当的批改,反而会妨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这里,主要谈一下几点教学经验。
(一)向作文批改方式学习,适当加上“小批注”
以往批改数学作业,不是“√”就是“×”,体现不出教师的负责和认真,也让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学生反反复复改正,反反复复交作业,结果教师反反复复发脾气,学生也就丧失改正错题的动力。最后学生只能是抄作业,以应付了事。如对于一道数学计算题,结果虽然错误,但是并不能说明学生做这道题的思路是错误的,其过程也许是正确的,像这种的情况是打“√”,还是打“×”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批改作文时加小批注的方法,来改进数学作业批改问题。例如,在“2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有一个学生整个计算过程全对,由于粗心大意,答案写错了。这时,我们对每个计算过程进行打“√”,对结果打“×”,同时在结果旁边适当加上“答案错了,什么原因呢?”等小批注,既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原因,也培养了学生的细心习惯。
(二)在数学作业末尾适当加上评改意见
传统的评改意见较简单,不是“书写较差,请注意”“重新写”或者就是不写批语等等。这无疑会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师生之间没有什么较好的交流,也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殊不知,作业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好的一种思维交流方式。如果我们适当地改革一下评改意见,既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例如,若学生作业中粗心大意较多,教师则可以在作业后面附上这样的批改意见“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在这里引用了名人名句,既使学生学习了文学知识,又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何乐而不为呢?
四、结语
在这里,我对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谈了一点个人见解。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通过对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等方面的创新,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所在班级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学情和班级的教学环境进行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努力下才能见到成效。只有这样,数学才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门枯燥学科,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改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6-8.
[2]和学胜.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教育,2016(12):265.
[3]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