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创新意识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伍培
[导读] 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
        摘要: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启蒙开端,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本文就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创新意识
引言: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数学的基本算法及图形空间的认识,在数学的学习上并没有具体的方法,而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来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让每位接触数学教育学生都能找到数学学习的热情、乐趣及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将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融入现实,让数学教育变得生动活力、有趣味性,则会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好奇的同时更加积极参与场景教学,从而对于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你知道吗 鸡兔同笼》一课中,关于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多样化的场景,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带鸡兔玩偶、橡皮泥塑玩偶或实际的动物,让学生在课堂上切身感受鸡兔同笼的现实案例。甚至数学教师也可借助与学生间的互动游戏,经典的“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游戏改编的“鸡兔数腿”游戏,激发学生更多的乐趣。一方面,数学教师结合教材寓教于乐,将数学方法在游戏里融会贯通,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的同时打开思维模式,举一反三。另一方面,学生在场景教学中则能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并且利用数学教师的数学方法,参与游戏,体验现实案例,最后运用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完成课程的学习,这是良性的数学教育创新意识。
二、利用多样化的创新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掌握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数学教师需要自己在黑板上罗列数学课程的知识点、方法,数学课程的时间利用率并不高。假如存在大量板书,学生在教师书写过程中的空白时间需要自己去理解数学知识,而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是没有较强的学习目的和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并未建立完全,而大量板书的时间无疑是在让小学生浪费了不少时间,从数学教学的质量、效率上都会大打折扣,对于这样的情况,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成效都会降低,又何谈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呢?而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随着5G网路横空出世,多媒体从普及到流行运用于数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证明,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大大减少了教学途径的繁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效率,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掌握能力。


        例如,在学习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一课中,在轴对称图形学习的方面。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在要展示的PPT课件中,结合教材先放一些轴对称图形,譬如奥运五环、路标、年画等,将对称轴标示出来,让学生先观察发现规律。学生发现所有对称图形在对称轴的两边完全重合的规律之后,通过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半经典的五角星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标记点、划线补全另一半,帮助学生对数学中图形对称有更深刻的学习。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Windos画图工具或是Photoshop软件现场制作长方形、六边形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来指出或画出对称轴。或是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教师进行解答,既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从而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掌握,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运用。
三、激励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授课中,教师采用创新的激励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形成数感,甚至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的方式无外乎以上提到的多样化的教学场景、利用多媒体教学等,而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如何平衡好参与的学生心理状况及课后反思,恰当的激励教学模式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扇形统计图》“统计综合应用”一课的教学中,在关于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面。在经过多样化的教学场景、PPT课件教学等方式之后,学生在进行课堂或课后的拓展练习学习时,对数学教师提出的疑问表示难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为疑惑的学生举生活例子“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学生,一共三个人,分别从超市购买了3个、4个、5个苹果,如果平均分配,每个人可以有几个苹果?”激励学生先自己思考过后给出答案,尽量不要直接告知学生方法。如果学生仍旧不能理解,也不能批评、歧视学生。要首先对学生的思考想法给予肯定,然后利用手边道具演示,挑选3个同学在课堂模拟购买苹果,之后进行分配,学生每个人分配后得到了4个苹果,而4就是3、4、5这三个数字的平均数。并让学生相互之间举例身边的平均数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榜样激励,表扬肯定,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一视同仁,鼓励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确,有张有弛的激励模式,能提高学生参与问题的积极性,更加灵活的运用基本的数学统计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总结:综上所述,为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教师可结合采用激励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策略。
参考文献:
[1]胡丽梅.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8):78.
[2]李玉霞.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18):23.
[3]冯伟新.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 读天下(综合), 2019(12):3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