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贺旭东
[导读] 在信息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凭借自身便捷、高效等特征
        摘要:在信息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凭借自身便捷、高效等特征,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地理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价值;应用


        相较于高中阶段的其他课程,地理学科知识相对抽象难懂,增加了学生学习与理解的难度。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通过口述和手写的方式进行讲述,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借助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目前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①掌握重难点知识。高中地理知识相对抽象难懂,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方可准确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在地理课堂教学环节,若只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述,往往不利于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利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将课堂讲解与知识点相联系,促使学生轻松掌握重难点知识,提高学习效果[1]。如学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知识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公益广告视频《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重难点,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②理解地理规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借助动态的方式展示地理规律,如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规律;或者是将地理现象的内在运作规律及分布特征进行揭示,如空间维度、时间维度等,以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框架,形成立体的地理思维。
        ③扩展学习资源。将高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既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丰富,又能使地理学习资源得以扩展。即: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让单调、枯燥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学习地理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地理的魅力,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如利用网络中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理中有关面积、人口等类似的比例,做到一目了然。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强化读图能力
        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用图和读图能力的有效手段。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图都属于平面地图,主题不够突出且针对性不强,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借助电子地图展开教学,能使平面的静态图变为立体的动态图,有机结合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强化地图的表现力与直观性、知识的形象化与可视化,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2]。

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地图教学相结合,借助三维或二维动画将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呈现,根据颜色的变化增强地图的清晰效果,便于学生区分和理解,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以“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动态的视频展示海水在地表流动的变化规律及方向、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情况等,然后根据经纬网和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对每条暖流、寒流的经过位置加以确认,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
        (二)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生活阅历较为浅显,基本都是通过周边环境和所学知识来认知世界,难以轻松理解相对抽象的地理知识。若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形象的内容,降低理解难度,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3]。例如:讲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以往的教学多是借助插图、模型、挂图等方式,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无法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感性认知,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借助Flash软件制作课件,即:向学生展示黄赤交角,对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进行模拟演示,并展示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的周期变化图,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昼夜长短和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然后实施模拟演示,让学生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究,引导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概念,获得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接着,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地球公转的平面示意图,解释地球公转中所观察的现象,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直观理解地球公转的意义和内涵,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营造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如直观、生动、形象等,将其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地貌,让学生对地理景观有直观感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如学习“洋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归类整理各种洋流的分布归类、形成原因、产生的影响、外观样貌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图表的展示,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表中轻松理解知识。又如讲述“台风”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关于台风登陆的视频或与台风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台风的形成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有直观了解;同时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人们处理台风的有效措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深刻了解地理知识。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将其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善用信息技术来强化学生读图能力、突破教学难点、营造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原本空洞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感性化、立体化、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理解地理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席春燕.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11):144.
[2] 李培喜.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6,(10):85-86.
[3] 蒲仲钰,侯文海,侯文岳等.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56-57.
[4] 杨华.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南北桥,2017,(6):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