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在强调学习成绩的同时,希望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更能充实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孩子们新的兴趣、发掘孩子们的潜质;而且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水平和想象力。所以,改变传统教学程序,将美育渗透进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去已经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美育;小学美术;教育模式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它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来引导孩子们对于美好事物正确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发现、创造、欣赏美的能力并辐射至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让孩子们成长为一个有品位、有雅致的人,对孩子们未来的绚烂人生具有启迪的作用。因此,普及美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先行,改变传统教育观
美育是指美学教育,也叫审美教育。在审美教育过程中,需要着培养学生们对于美的兴趣、锻炼学生们发现、创造、欣赏美的能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老师仅仅将美术技巧作为课堂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们的美学教育,忽视了学生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审美的渴望,导致学生们只问其形、不得其意。美学是一门艺术,其闪光点在于兼容了审美性和情感性,一副完美的画卷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享受和情感的寄托。“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苏珊·朗格如是说,绘画更是人类所寄托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1]。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在教授美术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性和情感性的培养,遵循美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通过美育使得学习的过程不再机械、无趣、单调,强化学生们感悟美、欣赏美的水平和能力。由此可见,美术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美育观。
二、让生活成为美的补给站
生活是一部人生的教材,酸甜苦辣并序其中,只要用心观察,生活的美便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你的眼中。在美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十分重要。但在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在艺术作品中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但无法品评艺术作品美在何处,更难以理解一些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容[2]。
相比呆板的教材,单一的画卷,生活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熔炉,落日余晖、繁星璀璨、清风明月、万丈高楼、鸟语花香……都糅杂在其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予了我们对于美的认识与赞叹。绘画将现实世界和美丽幻想完美的结合起来,让人类的天马行空得到了真正的展现。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更要鼓励、带领学生们观察、融入大自然,让学生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懂得生活是美的第一来源。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自主的观察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天地万物,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呈现彼此眼中的美,让他们懂得美为何物,在教授绘画技巧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美”描绘出来。除了自然之美,现代生活同样美不胜收,是高楼大厦的鳞次梓比、是艺人匠心的巧夺天工、是城市街道的万家灯火、是园林绿水的人杰地灵。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该忽视此种,生活从来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们要引导学生去积极的寻找、去发现、去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美好,让生活中的美好通过绘画传递给他人积极向上的意义。
三、在创造中成长、在创造中发现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美、发现,还要让学生创造美。教师应当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3]。当学生们在充分接受美学教育之后,老师们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深藏于自己内心的专属的“美”,在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中创造全新的魅力。创造也是美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比如在《水果画卷》这一册,笔者让学生们自己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并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们自己先观察所选水果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种种特性并写下来,然后让学生们充分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纷纷互换意见,然后再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天马行空的将自己所想画在纸上,于是一幅幅闻所未闻的画卷展现在我的面前,有“播撒希望的土壤”、“辛勤劳作的蜜蜂”、“秋天的枫叶红”、“味道的奇思妙想”……这时候笔者将一个苹果经过绘画、雕刻,一只鲜活的小狗映入眼帘。学生们都很激动,也纷纷用自己的水果创作出了一件件充满创意的作品。在新课程的标准中,美术课上的愉悦性是一项重要的要求,要求老师们在传授知识技巧、审美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们自我的创造,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感,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美术带来的快乐。
三、增长见识,在生活中甄别美
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必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辨别什么是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真与假,让学生们从小形成懂美、爱美的习惯。教师作为学生们的引路人,自然为成为学生们主动模仿和崇拜的第一对象,所以老师们需要以身作则,从外在形象、言谈举止、气质、人格魅力等方面打造自身并感染学生形成正确的、高尚的审美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们也要带领学生们欣赏名家大作,为学生们讲解其中的艺术成分和技术方法以及这幅画本身要表达的思想和存在的意义,让学生们能够自我去感知、欣赏大师的作品,在学习中形成自我的风格和绘画的布局,要尽量使得学生不随波逐流、明辨是非。只有学生自己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符合社会的审美观念,才能有意识的去甄别生活中的美与恶,这也是美育教育所想要达到的目的。
结语: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以审美为基础,以美育为目标,将自己的心血注入到学生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当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观念的养成、矫正同时进行,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们自我创造的能力,启迪学生们感悟美的思想。无论是阳春白雪,又或是下里巴人,都能够成为学生眼中的独一无二的美,都能为学生带来启发和思考,都能让学生在一次次锻炼中获得成长。也希望学生们能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让自己的童年变得绚烂多彩,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未来可期。“以美启真”:启迪智慧,增长见识;“以美储善”:使心灵向善,人格完美;“以美怡情”:净化心灵,愉悦身心[4]。
[参考文献]
[1]张为主.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导全书.开明出版社,1999
[2]张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考试周刊,2017(48)
[3]张丽.浅谈情趣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上的渗透与应用.未来英才,2016(12)
[4]武丽敏.美术教育心理学.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