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传统艺术本质上就是某一区域当地人智慧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地方的文化。高中美术教育的发展俨然已经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传统的美术教学不利于高中生们思维拓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地方传统艺术和高中美术教育的融合能够丰富美术教学的深刻内涵,提升美术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地方;传统艺术;高中;美术教育
引言
所谓的“地方传统艺术文化”,指的就是某种艺术形式在受到一定的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宗教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之后,最终形成的与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同的特征的内容。而将这样的艺术文化形式融入进高中教学中,是想要通过借助这样的内容来对高中美术教学加以丰富。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各方面的竞争都在加强,不仅仅是成绩,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艺术方面的修养也越来越重要。将地方性文化艺术与高中美术教学融合,既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培养,又可以使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美术教学内容为例,来试着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地方传统艺术。
1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地方传统艺术之所以能够较好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地方传统艺术符合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所要求的造型艺术特征和审美特征。例如:剪纸艺术是地方传统艺术的一个代表,更是美术学科的范畴,为地方传统艺术和高中美术教学找寻了共同点。其次,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增强学生保护地方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地方传统艺术,能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地区文化艺术的热情,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地方传统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入条件分析
2.1地方传统艺术是人类智慧艺术的象征
地方传统艺术和美术学科都是人类智慧艺术的产物,其区别在于:前者带有浓厚的地域性色彩,为地区人民薪火相传;后者以科学艺术形式存在,集地方艺术于一体。例如:我国南方城市有许多古城,城内古色古香,韵味十足,为现代人展现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历史印记,是人类社会智慧的象征。丝绸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现代的丝绸纺织品图案既有对传统古典美的美的传承,又有对现代艺术元素的融合,不仅能够符合人类审美需求,更可以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素材。通过地方传统艺术,教师能够向学生传递人文情怀,使学生开拓视野,增强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和信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2地方传统艺术可以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教学教材
地方传统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世世代代中传承下来,其中必有可圈可点之处,能够对一方人的言行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艺术本质上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地方传统艺术亦是如此。每一种地方传统艺术都是鲜活且生动的教学案例,就拿《白蛇传》的故事来说,将其融合到高中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助力学生们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加深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领悟。
3地方传统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对策
3.1在实践中搜集地方素材
在教学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输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加强。为了使地方传统艺术同美术教学进行更好的融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开展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对美术素材进行搜集,使学生能够对地方传统艺术文化有更好的感受。例如:以《陶器》这个课时的内容为例。这个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便是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制陶工艺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了解过程中学会对陶器进行正确的观赏。
由此,教师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是假期的时候,与学生一起去陶艺体验馆参加陶艺制作,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参与制作的过程中学习素材。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一些地方性的传统艺术馆,或者是去参观一些地方性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结合自己所学的有关陶器标本的知识来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借由这样的方式,来使得学生能够对传统陶器知识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里面多看一些有关地方性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就比如说前段时间的《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一些陶器有所了解,进而使得他们有关陶器方面的素材认识更加到位。在经过这样的对地方传统艺术材料加以搜集之后,学生的素材库便会得到有效的丰富。
3.2加大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是书画方面的艺术瑰宝,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建筑、林园、城墙等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影响资料展示、建造艺术鉴赏以及目前的保护状态等方面,引起学生对于历史遗迹保护做出思考。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遗产,讲解其发展历史并进行艺术鉴赏活动,让学生产生共鸣,更加了解和爱护身边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历史遗迹进行实地鉴赏,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文化的强大渲染力,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更加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传统艺术文化。
3.3美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因而,高中美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首先,改变教学模式,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制定新的教学方案、计划,有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其次,改变教学风格,既要教会学生美术书本内容,又要积极扩展一系列与书本相关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最后,改变教学形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削减教学效果。由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作为教学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4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挖掘地方传统艺术资源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个地方的传统艺术也不尽相同,艺术的形式也丰富多彩。美术老师要以教材为核心组织学生们参与到地方性的实践活动当中来,动员家庭的力量感受当地的地方传统艺术,再汇总到课堂当中展开交流,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诚然,高中美术教材当中的内容也存在局限性特征,并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学生们审美的需要。基于此,高中美术学科教学实践中要借助多媒体实现内容的补充,不断优化和丰富传统艺术信息资源,便于学生们对地方传统艺术形成层次化的感知,以美术这门课程的三维目标为前提合理规划,帮助学生们感受地方传统艺术,提升审美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进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情趣得以提升,还能够对当地的一些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由此,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在实践中搜集地方素材、合理筛选地方传统艺术以及有效创新美术教学理念等方式,并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对这些地方艺术文化进行欣赏,使他们能够与这些传统艺术多接触,最终使得地方传统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进高中美术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高莹.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0):120.
[2]钱永赟.地方传统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5(18):40.
[3]戴晓卉.论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