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殷嘉琪
[导读] 教育越发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
        摘要:教育越发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其他素质进行培养,熏陶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美术涵养。通过积极结合地方传统艺术,让学生接触更多彩的美术元素,拓展学生对美术的认知面。文章通过教学内容、教师素养、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这四个方面具体探析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传统艺术;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地方传统艺术是学校所在地区的艺术瑰宝,由当地人的智慧和审美所构成,从某个侧面体现着当地的文化。将地方传统艺术引入高中课堂,不仅是对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也是促进学生提升对所在地区的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传统美术课程模式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不利于高中学生的美术涵养提升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地方传统艺术和高中美术教育的融合则是一个改善美术课堂的良方,为美术理论知识提供实践依据,深化美术课堂的人文内涵。
1.教学内容结合地方传统艺术资源
        学生的美术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在美术基础知识上的学习,还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地方传统艺术的形式丰富多样,且具有操作性,学生在实际考察和参与的过程中更能够激发他们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切身体会艺术的魅力,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基础。为了使地方传统艺术同美术教学进行更好的融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实地考察等相关活动,带领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让他们充分了解地方传统艺术,通过地方艺术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涵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陶器》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结合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设置活动。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制陶工艺历史,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鉴赏陶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开展美术活动,到当地的陶艺体验馆去参与陶器制作,让学生真切观察到陶器制作的流程,并且用行动来把陶器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此外,教师也可以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同工作,让家长在休息日带领学生去参观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艺术馆,或是能够展现当地艺术文化的博览馆、图书馆等,家长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有关陶器的知识来为自己讲解,做个“陶器导游”;或是与工作人员交流陶器知识,从中获取新的知识体会。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美术生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去看一些介绍地方传统艺术的相关视频,比如《国家宝藏》,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新的认知,进而使得他们有关陶器方面的素材认识更加到位。
2.提升教师关于地方传统艺术素养
        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存在一些弊端,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以专业技能为主,对文化素养的培养远远不够,导致在高中学校等一线岗位上执教的教师本身就缺失了文化艺术素养的锤炼,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因此很难挖掘出美术课堂的积极意义。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方面要及时加以考察,发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文化艺术能力的培训,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以及民间文化研究专家,定期为教师们开讲座,让教师首先能够融入地方传统艺术的文化圈中;其次,教研活动中可以加入地方传统艺术的主题,并且组织教师参加课程观摩以及课堂评优,促进教师将传统艺术引入课堂,以及在相互学习中改善教师的教学模式,激励教师创新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而高中美术教师自身要保持对学科的热爱,加强教学的责任意识,及时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积极贯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构建和谐共进的友好师生关系。美术教师丰富了自身的美术素养后再将知识和文化理念传播给学生,此时,经过咀嚼的精品内容通过创新的课堂模式展现出来,学生自然能够受其影响,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年画、刺绣以及剪纸等都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包装设计和旅游纪念品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高中美术教师要动员学生们走出课堂,引导学生们主动进行实践探究,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3.构建适合地方传统艺术的教学环境
        美术作为传统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注重教学环境的构建,否则只是理论知识的堆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学生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那些理论知识,而是身处一个美术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地方传统艺术是经历了历史的锤炼,能够流传下来的都是民族的瑰宝,也是一个地区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其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许多地方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面临失传的风险,对此,学校可以尽一份力量。在学校里面设计民俗美术交流站,或者举办民俗作品的画展。这样一来,既能够增加地方传统艺术的流传度,为其增加影响力,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传统艺术,感受民俗美术的魅力。对于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可以近距离地欣赏传统艺术作品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能够在提高欣赏水平的同时,形成学生自己的美术风格。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民俗美术类画展或者其他艺术品展会,改善学生学习美术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可以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可以是模仿,也可以是突破。将学生在参观展会所得到的体会落实到自己的美术体系中,形成作品。只有艺术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才能熏陶出艺术感知能力强的学生,才能为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通过地方传统艺术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阻碍了当今美术教学的进展,需要及时得到改良。教师如果依旧采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不懂创新,只会令学生变成应试的工具,大大抑制学生本身的艺术天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转变思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目标作出有效的课程设计。
        例如,教师在教学《现代山水画、花鸟画》这一课时,教师不应该再把课堂局限于教室,而可以采取户外写生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做好实地考察,选择当地文化元素和艺术氛围浓郁的自然景观,然后带领学生接触山水自然,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体会美术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从而形成自己的美术思维,并且展开实际的创作。借由这样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方式,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激发出来,也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更好的美术体验。此外,在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进高中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这些地方传统艺术内容进行调整,尽可能选取比较新颖的内容。而教师在导入地方传统艺术文化的时候,可以选择更加有趣的方式,比如说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现,或者是让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借由这样一些方式,来使学生能够对地方传统艺术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传统艺术是高中美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资源,能够丰富美术课堂的内涵和趣味,让美术变得具体可感。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美术素质,充分结合地方优质传统艺术资源,内化为课堂内容,开展多种创新性强的美术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美术环境,最终使得地方传统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进高中美术教学之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情趣得以提升,还能够对当地的一些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盛丽娜.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互联网+教育,2019,(5):200.
[2]李萍.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地方传统艺术分析[J].课程与教学,2019,(34):41-42.
[3]王雪峰.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高中美术教育的启示[J].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2019,(1):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