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的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孩子在“幼升小”阶段,在他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孩子的怎样有效地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涵盖幼儿园、家庭和小学的共同教育,而家庭教育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要部分,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升进小学,就像是从一个台阶迈向更高的另一个台阶,幼小衔接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比如孩子入学后产生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新生 幼小衔接 家校合作
作为“幼升小”的家长,在幼小衔接时期发挥的是最为关键的作用,做好幼小衔接家校合作教育,能帮助一年级的孩子快速调整好心理状态,顺利融入新环境,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怎样才能使孩子稳步前行,而不至于跌倒、摔跤?我们要给孩子一块垫脚石,帮助他们顺利过渡。这块垫脚石就是,通过家校合作共育,家长在幼儿园毕业到入读小学之间的这段时期,帮助孩子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又应该怎样做准备呢?
一、激发积极情感,做好心理准备。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激发孩子对新学校的向往之情,能够减轻甚至消除孩子的心理焦虑,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和学期态度。在3岁到6岁这个阶段的亲密相处,让孩子对幼儿园、同学和老师产生了很深的情感。大班即将毕业,孩子心里懵懵懂懂知道要和现在的老师、好朋友分离,去小学那个未知的地方,和一群新的老师、同学相处,有依恋、有伤感、有焦虑、有迷茫、有恐惧。学校幼儿园可以通过举行参观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提前去小学里感受体验,在过往的实践经验中,我们观察到:孩子们从进校门时吱吱喳喳的莫名兴奋,到升旗仪式中不自觉的庄严肃穆,到课堂上被老师和大哥哥大姐姐所吸引的全神贯注,到参观校园时看不够的流连忘返;我们听到孩子说:我以后要读这个小学,我爸爸妈妈已经帮我报名了!显然他们成功地被激起了对小学的向往。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帮助他建立对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比如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告诉他当上一名小学生是一件很棒的事,全家都为他感到高兴;和她一起想像小学里的快乐生活,小学里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电脑各种各样的老师,可以从老师那学到很多的知识本领、会变得更聪明更能干;有时间带他到即将入读的小学外面走一走,熟悉环境之余,让孩子知道小学更大,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这样,在家校联动的帮助下,孩子能很快消除消极情绪,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的小学新生活。
二、锻炼自理能力,给予引导支持。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他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小学里,每个班会有40多个孩子,两位班主任老师在任课之余主管孩子们大大小小的事情。相对幼儿园而言,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相处没有那么密切。很多孩子感觉在小学比较“自由”,虽说在孩子这份畅快自由的感受背后,是班主任老师们各种殷殷叮嘱,是每天课间各区域值日老师们的密切关注,是学校常规管理的各种纪律要求。但对孩子来说,进入小学,他需要实行自我管理,要独立自主,要学会自己长大。为了让他轻松融入集体生活,我们应当帮助孩子形成以下习惯:
1、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准时上学不迟到,有午睡习惯。
2、有良好卫生习惯,能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3、讲文明、懂礼貌、守秩序,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他人。
4、有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遇到紧急或危险情况懂得寻求大人或老师的帮助。
5、乐于与家长分享学校体验和见闻。
三、培养良好习惯,帮助迎接挑战。
培养孩子基础的学习技能和初步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应该是家长心中最大的关注点,我们都清楚学习的艰辛与刻苦,也因为感受到时代变迁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而倍感压力。人人都说要“赢在起跑线上”,似乎一进入小学,就是把孩子赶进比赛场。其实,学习可以也应该是快乐的!在语文王国里绘声绘色地朗读故事,孩子怎能不快乐?在数学世界里找到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孩子怎能不快乐?在课堂上欢欣地唱着歌、画着画,发现美感受美,孩子怎能不快乐?学习的快乐体现在孩子想学、学得会、学得好,有成功感、有自信心。为了让孩子一进入小学就能发现学习的乐趣,我们要帮助孩子具备以下能力:
1、学会分类,能自己整理书包,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品。
2、学会写字,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
3、形成亲子阅读的习惯,孩子有一定识字量。
4、语文学科要求,上一年级之前接触一下拼音。
5、灌输认真学习的意识,教育孩子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
四、加强家校联系,陪伴助力成长。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做孩子的好榜样。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上学迟到了,因为爸爸起不来。孩子作业没完成,因为妈妈昨晚带她去KTV玩到很晚。孩子上课没精神,因为和爸爸一起打电子游戏到深夜。家长应该是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和榜样,我们要做孩子强大的后盾。孩子入读小学后,家长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有礼、诚信友善、讲究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2、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尊重老师,配合做好各项教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一起寻找对策,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3、树立孩子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但自己也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盲目攀比,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而且一次两次成绩不代表什么,我们应重视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培养,能力强又拥有好习惯的孩子,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差的。
4、重视孩子的学习、努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上学日时间要保障孩子正常的作息,家庭活动尽量不要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5、在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时刻留意孩子的身体和情绪变化,如孩子不舒服、生病、和同学闹矛盾、遇到什么挫折等等,做父母应第一时间帮助,必要时告知老师配合处理,使孩子有个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父母是当然的主角,学校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老师是家长最得力的合作者,对于幼小衔接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重要转折期,只要家长正确认识,积极应对,与学校紧密合作,与孩子共同成长,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吴玉.“幼小衔接”阶段的家校合作方法举隅[J].新教育(海南),2019(20):71-72.
[2]张子涵,王晓灵.幼小携手 家校共育 顺利衔接[J].明日,2019(16):0285-0290.
[3]陈静.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