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章国祥
[导读] 由于微课所具备的精短和针对性强等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摘要:由于微课所具备的精短和针对性强等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生知识体系之中的薄弱环节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加强。通过微课的使用,教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更为宽松而且高效的生物学习平台,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的学习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生物知识体系,为自己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并且微课的利用直接解决了疫情在家的烦恼,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网上授课,并不用现场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非现场教学
一、微视频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实例
1.微视频与新课导入的整合
        在网上利用微课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视频,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情景中,提高学生听网课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细胞癌变的时候,癌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教师在上网课之前,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癌症病人的视频,其中很著名的一个癌症患者名叫海拉,“海拉细胞”的视频就可以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该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体正常的干细胞只能分裂50~60次?癌变的细胞为什么可以无限增殖?癌变的细胞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播放一段水污染的视频,而后让学生分析一下水污染与癌症的关系。通过这些视频的引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迅速将学生拉入到学习的环境中,提高学生听网课的效率。
2.微视频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生物学科不仅具有宏观性,同时也具有微观性,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微观世界的探寻,这一部分的知识十分抽象的,加上老师并不能现场授课,如果单凭口述,会使生物课堂十分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知识点。因此高中生物老师在进行微观世界知识的讲解时,要善于将微视频与教学过程相整合,在网课中利用微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如果只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单向的讲解,很多学生只能单纯地感知一个静态的细胞生命过程,很难理解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设计网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微视频,并在播放的过程中提醒和详细讲解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使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细胞分裂的动态图,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3.微视频与培养核心素养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高中生物课堂研究的知识与生命息息相关,因此通过高中生物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上网课时,教师要注重微视频与核心价值观的整合,教师可以摘选一些既与课本内容相关,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的视频,通过这些微视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于生命观念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中应用的策略
1.优化预习路径
        预习是教学活动中并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多老师认为不进行现场授课,就没有必要留预习的作业,或者就没有必要在预习的环节耗费精力,这种错误的思想直接导致着网络课堂的效率。并且还有一部分老师,只会让学生提前浏览教材,这种单一的预习形式,也阻碍着生物微课堂的效率提升。因此,为了实现预习的高效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丰富学生的预习路径,教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搜索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资料,在上课前五分钟,将相关资料推给学生,让学生在网上浏览。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够提升生物微课堂的效率,更加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结构,从而提升生物学科的素养。
        例如,在进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节课的网课时,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要搞清楚本节课的主要框架是什么,而后先设计出微课的框架,有利于学生从大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在网课进行前,教师就应该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并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大体框架视频放在网络平台的个人空间上,让学生提前观看《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总体框架的微课视频,从而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大体的理解,在上课时学生也能够很快的跟上老师的思路。
2.促进重点教学
        无论什么学习,每一堂课都会有侧重点,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重点,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深化了解和掌握的。并且这部分知识都普遍偏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上网课的形式教师不能面对面的进行讲解,无法观察到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更加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因此想要促进重点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教师要在微课中用最短的时间精炼准确的提炼出教学重点,从而在网课的平台上播放给学生看,教师利用微课的形式,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方式进行优化,从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能够利用微课的形式来进行重点知识教学模式的优化。首先教师要搞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而后教师要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简单清晰的放置到十几分钟的视频当中,在上网课时,教师不能全程观察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就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做详细的解释,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制作好有关教学重点的微课视频,之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投放在某个平台的网络空间当中。当教师在正式的课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以检索关键词的形式找到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并进行自主观看,在正式上课之前就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课中“顶端优势”的知识有所理解,从而在教师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迅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果。
3.多样开展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微课的应用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并且微课解决了距离的问题,让学生不用再跟教师面对面,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到知识,这种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但即便是利用网络平台教学,教师也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PPT、思维导图等软件的开发,为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应用微课技术开展生物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PPT和思维导图将生物知识进行多样形式的呈现,从而使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中,将注意力始终维持在微课视频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借由现代媒体的多样形式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先利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警察办案时对DNA进行采集的过程,使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开始,就将目光放在课堂之中。之后,教师以框架图的形式展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在微课中,教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简要讲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知识,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中的内容。最后,在微课视频中,教师以word的形式对本节课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短时间的视频观看中,能够深化自己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知识的认知。显然,在进行生物课程的微课视频制作中,教师能够利用现代媒体的多样形式丰富微课视频的内容,使学生在不断变换知识呈现形式中,将注意力维持在微课视频之上,从而提高微课视频的应用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微课对非现场授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中生物老师要不断优化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微课来优化预习途径,通过微课来促进教学重点,同样也可以通过微课开展多样化的教学,以此来确保学生在网上平台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建兵.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微课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5):18-19.
[2]韦红群,胡元闯.基于微课与蓝墨云平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9):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