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早期阅读活动指导策略之初探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高玉梅
[导读] 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之根本!近几年社会及学校都非常重视幼儿的生命教育
        【摘要】
        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之根本!近几年社会及学校都非常重视幼儿的生命教育,我们幼儿园将生命教育与早期阅读活动相结合,在阅读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活动。那么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生命教育有何意义,如何引导幼儿去发现绘本中蕴含的生命教育价值呢,本文通过阐述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多种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去发现,去理解,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和敬畏生命。
【关键词】
生命教育、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选择适合幼儿阅读需要的学习内容,是当前幼儿园阅读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而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艺术审美的熏陶。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幼儿园以幼儿终生受益的“生命教育”为主线,以幼儿喜闻乐见的绘本阅读为载体,在幼儿园开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以美好的教育成全珍贵的生命,教育让生命更美好!那么什么样的绘本适合于生命教育,如何选择具有生命教育的绘本呢。
(一)挖掘生命教育的绘本,选择适宜的绘本,让绘本焕发生命的价值。
        在选择绘本时,我们通过解读绘本,剖析绘本中生命教育的意义。例如:小班选择了《太阳公公笑哈哈》《我很快乐》等绘本,让幼儿通过绘本画面了解不同的情绪,关注幼儿情绪情感和身体变化。中班选择了《长大是怎么一回事》、《做梦》让幼儿感受自己身体的逐渐变化和心理成长。《小威向前冲》、《宝宝从哪里来》绘本阅读让幼儿感受生命的伟大和妈妈怀孕的辛苦。《我是男孩还是女孩》绘本阅读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男女性别的特征。《汤姆的外公去世了》这个绘本感知人的死亡,通过这些绘本的选择,让幼儿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知道生命了解不易,知道每个人不同时期的身体变化和情绪变化。学会正视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开心和难过。应对不同的情绪和状况。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让孩子关注自己,还要认识和了解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和爱护动植物的方法,逐步形成爱护自我、他人和动植物的意识与行为。萌发珍惜与热爱生命的情感。我们选择绘本《睡午觉》、《鼻子堵住了》、《小熊拔牙》、《哎、小蚂蚁》、《我不跟你走》等绘本,让幼儿不仅学会自我保护,还学会爱护动植物及他人。
在绘本《天黑了,睡觉啦!》《我的事情我来做》、《洗澡》《彩虹色的花》《奶奶的膝盖儿》中我们挖掘了绘本的价值,让幼儿学会感恩父母、家人与自己成长有关的他人,愿意帮助他人,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对生命怀有感恩和敬畏。
生命教育的绘本比较抽象,老师们又是怎样通过绘本引导幼儿,这就需要老师们寻找适宜的指导策略。
(二)寻找适宜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感悟生命的意义。
     选择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绘本,如何引导幼儿去发现绘本的生命教育意义,采用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才更有效呢。
1.观察策略,理解内容。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引导幼儿观察,首先从
观察绘本封面开始,引导幼儿发现封面中隐藏的内容。接着采用多方位观察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深入的理解绘本内容。例如从绘本主要的角色入手,观察角色的外在特点,表情特征等。再引导重点页或者主要画面、情节观察,挖掘内在的情感等。例如在绘本《脸、各种各样的脸》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脸的的特征,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的脸是什么样的。紧接着教师引导幼儿逐幅图的观察,感受不同情绪下会有不同的表情,充分挖掘这些不同的表情不同情绪下产生的原因,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样的情绪。通过观察让幼儿充分理解绘本内容,是阅读活动的基础。
        2.对比策略,寻找异同点。有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迅速的找到事物共性和个性,从而对不同的画面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在绘本《我长大了》中教师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采用两幅图对比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与小朋友的生长过程进行对比。给植物浇水,给小朋友喂食。小树长高了,小朋友也长大了。小数开花结果了,小朋友也生了小宝宝,成了妈妈了。教师采用画面对比观察。让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孩子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就如同小树生长变化的过程。让幼儿复杂抽象的生长过程变得简单易懂,也让孩子感受生命生长的奇迹。
3.推断策略,引发联想。
     在推断策略中,教师引导幼儿正确的分析事物的特点,从而理解绘本的内容。在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幼儿通过了解小动物的本领,推断这些小动物如何借助自身的本领,吃到苹果。让幼儿看到小动物,联想到小动物的本领,推断小动物如何摘到苹果。最后鼠小弟又是怎样摘到苹果的,引导幼儿联想海狮的本领,推断出鼠小弟吃到苹果的方法。
4.游戏扮演,内容具象。
   游戏法能够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加深幼儿的印象。在绘本阅读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换一换》中教师采用了游戏法,让绘本故事内容更具象,更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加深幼儿的理解。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绘本阅读中让幼儿扮演各种的小动物,说出小动物的特点,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进一步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绘本中小鸭、乌龟、金鱼的外形特特征。在绘本《换一换》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扮演的方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让幼儿通过模仿游戏,让绘本中小动物换一换的角色更具象。
          当然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具有什么教育价值的绘本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生命的教育,同时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不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重点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阅读的能力。并且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挖掘生命的教育意义,为生命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课题“基于生命教育为主线的幼儿早期阅读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8-6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 《人文视点》(2005年第9期)《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郑晓红
3.《课程.教材.教法》《生命教育视野下课程观的转换》冯建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