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认识,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而这些解读大致分为两类,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限,90年代以前,许多学者把对《皇帝的新装》的主题剖析为:批判统治阶级、同情老百姓的层面上,90年代以后,这种现象逐渐转变,大家开始从人性这一角度上来研究这篇童话。此文将对《皇帝的新装》的主题变化进行阐述,并增加一些教学过程中的新想法、新思路,以助于对《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关键词:皇帝的新装 教学主题 教学新思路
《皇帝的新装》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收录的一篇童话,童话的特点就是通过虚构故事作品,来反映生活和揭示深刻的道理。这篇童话通过描写讲述一位昏庸无能而又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而受时代观点的限制,人们对这篇童话的理解有所不同,下面我就对《皇帝的新装》的不同主题解读做一个简单的评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教学设想。
一、批判统治阶级,同情老百姓
90年代以前,人们对《皇帝的新装》的主题解读是:批判统治阶级,同情老百姓。人们对这一主题解读产生普遍观念的原因,要追溯到安徒生写这一童话时的时代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这个时候的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属国,受到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老百姓们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一篇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嘲讽他们的丑恶行为。因此在往后的几个年代里,人们对这篇童话的解读也都朝着这个方向走。一面是批判上层统治阶级丑恶的嘴脸、行为;另一面是同情下层老百姓的生活遭遇,是统治者们的压迫让他们说出违心的话。
二、面向人性
90年代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研究安徒生童话的学者逐渐增多,人们对《皇帝的新装》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入的分析:开始面向人性。《皇帝的新装》表面上表达的是统计者及其臣子的虚伪和愚蠢,实际上,通篇看下来,可以发现普通老百姓身上也有这样的劣根---皇帝明明没穿衣服却赞美新衣的华丽。由此看来,这篇童话批判的不仅是上层阶级的虚伪,还有下层老百姓一样的糊涂、盲目顺从。由表及里的主题剖析,说明《皇帝的新装》绝不是一篇简简单单的童话,也绝不仅仅表达一个简单的主题,细读它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寓意更深刻的启示。安徒生讽刺的,不是针对某个阶级,而是面向全体人类,揭示人性的劣根。老百姓们说假话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聪明的人,可以看见衣服,他们从中并没有得到什么利益,只是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即使他们说真话,也不会失去什么。但是他们选择了说慌,由此可见他们的虚荣,是和皇帝和大臣们一样的。
四、赞扬儿童的天真
《皇帝的新装》中,所以人都说了谎话。偏偏真相是由一个小孩子来揭示的。为什么安徒生选择从一个小孩子的口中来揭示真相,因为小孩子是纯真的,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受到社会的干扰,他们还没有复杂的心思,所以他会说真话,小孩子对比成人,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成年人们的丑恶,这篇童话中小孩子这一人物的行为,带有深刻的寓言性和象征性,赞扬了孩子的天真、单纯,也映射出成年人人性中的劣根性。
总之,在这一时期对《皇帝的新装》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批判统治阶级的表面上了,而是将关注点投向全人类,关注人性的虚伪和无知人类的盲从,同时也赞扬了儿童的天真。
五、教学新思路
《皇帝的新装》的主题随着时代而进一步深化了,因此在课堂上为了更生动地揭示主题,教师在教学上也应该有所创新。
这篇童话的教学重点在于理清童话的故事脉络,分析分析人物的形象。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重点分析皇帝、大臣和骗子等形象,但是为了更好的在课堂中揭示主题,小孩和群众的形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分析形象时要重点把握人物的语言描写,通过小孩和成人这两类人对新装的态度对比,经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最后让学生归结出不仅仅是皇帝大臣的虚伪,其实处于封建统治思想下的平民们也深受荼毒,变得虚伪和盲目,而只有年幼的小孩还保持着诚实和天真。
在教学方式上为了更加活跃课堂,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新颖的方式。比如增加表演环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皇帝、大臣、骗子、小孩等,以表演的形式呈现故事发展,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能够切身体会各个角色的心理。在学完整篇课文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对《皇帝的新装》添加一个合理的结尾,并进行分组竞争式的课堂剧排练,让同学们打分那个小组的结尾更好,并提问学生好在哪里。学生自编自演,有助于他们对文本内容更加熟悉,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课堂活力。
总的来说,迄今为止,我们对《皇帝的新装》的解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是立足于全人类,关注人性的共同特点。解读的逐渐深入体现了我们对文本解读的能力在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在教学上,老师们也不再仅仅抱着循规蹈矩教学的那一套不变,而是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遵循新教改的规定,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剧等生动活力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变,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精彩。
[[1]钱中丽,《20世纪中叶中国语境下的安徒生童话》,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
[2]叶君健,《安徒生童话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3]沈跃通、雨辰,《<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2期
[4]万年春,《皇帝的“新装”与人性的弱点——<皇帝的新装>新解》,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