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音乐课中,有各种不同的模块是学生所不熟悉甚至是不熟知的,如何让这些模块成功进入课堂,让孩子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音乐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我针对如下几个模块做了简单思考与整理,希望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指导。
一.音乐与舞蹈
中国古代乐论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古人便发现了音乐与舞蹈的重要关系,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到”的音乐。在此,我只想就音乐与舞蹈的一些关系简单的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从它的产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音乐,即使是在原始社会的舞蹈也会以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来进行节奏的敲击。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做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他的意思完整的表现出来”,并且公开宣称自己从很多音乐作品中获得舞蹈形象。尽管有些舞蹈家为了体现舞蹈的独立性,创作了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也会用一些打击乐器发出有节奏的音响来代替音乐伴奏,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舞蹈离不开音乐。
其次,音乐能够配合并帮助舞蹈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和强化,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深入人心的特点。当一个舞者深入体验了音乐的内在情感,并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将其外化的时候,这种情感体验会更容易令观众接受,并能尽快的融入到这种情感当中。音乐还能帮助更好的组织舞蹈动作。舞蹈对音乐的选择是有一定针对性的,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作为舞蹈音乐来使用,甚至有些音乐在舞蹈编排过程中还会有所改动,有了好的音乐,对于舞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舞蹈对于音乐情绪有很强的表现作用。音乐本身是一种听觉艺术,而舞蹈本身是一种视觉艺术,当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时,这种艺术变成了一种视听艺术,我们用耳聆听的同时还用眼睛看,这种体验形式更加直观,我们对于音乐形象的理解,我们对于情感的体验也就更加的深入,所以当音乐里面融入了人的肢体语言时,我们能够更直观深入的理解音乐。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形成了舞蹈艺术,这是一种“天作之合”,有了这份结合 ,才有了“踏歌起舞”,最美好的动作与姿态和最动听的声音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美妙无比。音乐与舞蹈,能够让人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回归自我,回归自然,这种艺术,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在复杂混乱的世界中熠熠生辉。
二.音乐与表演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如果学校计划开设“音乐与戏剧表演”课,我将打算准备以下的学习内容和基础训练:
一、根据戏剧表演的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体验、理解、鉴赏包括影视在内的多种门类的优秀艺术作品,适应戏剧表演的需要。通过欣赏、观看 DVD,认识包括戏曲、话剧、音乐剧、影视等剧种,了解各个剧种的表现形式、舞台特点、角色分类、唱腔特点、脸谱服装等知识,了解包括戏剧表演在内的各种戏剧的形式当中的风格,流派及代表人物。
二、从朗诵配乐,或参与表演音乐戏剧小品入手,从感性上认知音乐在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中的作用。
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于渲染剧情,烘托气氛,是其他任何形式所替代不了的,所以首先从音乐入手,让学生了解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
三、模仿表演,揣摩现有的一些影视、戏剧 、小品 、文学作品乃至于音乐作品,从中去获取一些适应于表演的片断,或者情节来进行模仿设计的表演。教学中让学生们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和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品表演"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戏剧表演形式,所以,课堂在小品的表演实践中,让学生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在排演实践中体会小品表演的内涵,感知音乐在小品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肢体动作、音乐等表现手段,揭示小品的主题内涵,由浅入深的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提升学习成就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有了模仿表演,就可以进行创造表演。
四、创造表演及即兴表演,创造表演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行为创造,可以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从现有的一种文学艺术作品、标题音乐作品以及日常生活、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场景中选取适宜表演的内容和情景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表演,在音乐作品当中,只要细心去发现,就能够找到很多适于进行戏剧表演的素材,它提供了这种可能性,音乐变化的丰富给予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启发下去创作。既然是一种创造性的体验,那就要训练学生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就是既要遵循一种情节性的东西。但是又能够突发奇想朝着相反的方向达到一种效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这样一些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思维上在行为上得到培养。
三.音乐与戏剧
在高中音乐课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对学生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此之前,可能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对戏剧表演的了解及参与。它不像流行音乐那样被学生熟知和接受。戏剧是一种综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并由表演者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新课程标准中写道:“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更好的开好我们的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充分的调动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兴趣。我对培养学生的戏剧兴趣有以下见解:
一、挖掘流行歌曲中的戏剧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生已经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审美取向,追求个性化时尚的流行音乐。我们教师就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流行音乐中的戏剧元素去激发学生对戏剧音乐的兴趣,比如说《说唱脸谱》、《北京欢迎你》等歌曲中就有一些戏剧音乐元素,学生都会唱上几句这样的歌曲,以这样的音乐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我们在进行鉴赏模块中的戏曲教学时,就是以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导入新课,因为学生对李玉刚及这段音乐都很熟悉,很容易就进入到了戏曲音乐的情境中,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二、选出一些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戏剧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国内外优秀的戏剧艺术作品,选出来给学生介绍,选择一些视频片断引导学生鉴赏,让他们领略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感受国内外不同的艺术作品对视觉的冲击,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从本地学生熟悉的戏剧剧种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某些戏剧剧种可能不是很熟悉,那么,我们就从他们所熟悉的剧种出发,去进行导入。例如我们山东的学生对我们的地方剧吕剧较熟悉,所以,我们就用吕剧来作为课堂导入,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巩固学习兴趣
通过一段时间的鉴赏、学唱片断、排演,学生基本上积累了一些节目,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隆重的专题汇报演出或比赛,请上家长、学校老师前来观看,激发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为他们发展戏剧提供有利条件。
五、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学唱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断,带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鉴赏、学唱、编排戏剧,教师能对该模块一无所知,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在课堂上转换角色引导学生了。
所以,我们教师也要让自己从“小学生”做起,从头开始,重新学习,加强戏剧艺术的修养,添够“一桶水”,才能吸引学生对戏剧的注意,从而激发兴趣。
做到了以上这些,我相信学生不但对戏剧表演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更能通过这一模块的教学喜欢上戏剧,参与到戏剧表演中来。也希望通过此模块的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达到我们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做到以上几点,希望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顺应时代发展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