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一个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传递了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王亚芸老师提出“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这些都无一例外地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多阅读书本和欣赏别人的佳作。可见,多读书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值得推广;重大影响;创新之处;从小培养
一、开展阅读课教学,能提高区域内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区域内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虽然已经在逐步改善,但区域内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条件仍亟待提高,目前比例高达80%的农村小学需要提高或改善。农村小学的图书室图书陈旧过时,藏书量不够,开放时间不足或家庭教育意识陈旧,购书、读书条件有限,社区文化学习设施不完善等等原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能力,自然阅读意识、习惯、能力相应地也受到限制。针对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迅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必须抓住教学的主阵地一一阅读教学。
1、根据新课程标准,借签相关学校的指导经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借签国内相关学校的指导经验,结合广州市从化区小语科的阅读要求,开展一些实际而有意义阅读活动的。它的主要意义是探索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内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对今后的课内外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2、上好每节阅读指导课,在活动中学会分享。
阅读指导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赏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好读书,读好书,学生受益无穷。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除了课内阅读教学外,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参考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阅读课教学值得推广
从2016学年开始,广州市逐年推进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到现在已经推行使用了三年多,《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即每学期应达到10万字, 相当于中年级语文课本2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 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 ,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显得势在必行。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当老师的必须指导学生在进行独立阅读活动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从而使课外阅读活动在知识、情感、能力和价值观方面有所收益。学生课外阅读分享又是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内容,冯晓林(教育学博士)、钟英华、王学瓅主编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一书中,有一篇论文《课外阅读教学的五种课型》提到过:课外阅读课大体有五种类型,而其中的第五种课型是读书汇报课型。书中阐述了课外阅读汇报交流设计有十四种形式,真是形式多样的。通过不同形式的分享不但可以检查学生阅读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汇报分享中运用阅读成果或收获进行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指导这一热点问题,不单在我国,在全世界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中西方的教育专家曾做过很多研究,并一致认为阅读教学指导这一块的研究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阅读教学指导活动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使学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外学科活动。他说:“如果青少年没有自己爱读的书和喜欢的作家,我就很难设想他们会得到完美的、全面的发展。”
三、阅读课的研究目标,对农村小学具有重大影响
1、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2、开展阅读指导课,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指导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赏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3、推广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大力推广课外阅读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界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阅读推广的点灯人,课外阅读正成为孩子语文素养提升的新的增长点。
很多老师以为课外阅读只是粗略的阅读,不需要精研,久而久之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读任何书都马虎了事,这样就终身难以从阅读方面获益了。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明确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四、阅读课研究的创新之处:学会分享
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多地学习了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所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课题组在认真审视学校师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制定中年级学生阅读分享效果评价标准,计划实施一些阅读分享效果的评价方法:(一)、教师以评价表格制度激发各层次的学生;(二)、呵护学生的独立感受,自由地让学生当评价的主体;(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每周实施激励性评价奖励。我尝试通过这几种评价方法的实施,促进学生群体中的“表达者”与“倾听者”双方在分享交流时做到神貌合一,相互促进,让每一次的课前课外阅读分享都做到“汇报-交流-评价”的完美配合。
开展阅读活动,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明显的突破,阅读题的得分越来越高。又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积极探究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促使全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阅读材料,在大量的语文阅读中运用掌握的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阅读课是母语教学的核心环节,要从小培养
国内外母语教学的实践证明,阅读教学是母语教学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学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把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阅读评价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但到底应该评什么,怎样评,才能使阅读评价为发展性阅读服务,应该是我们需要着手研究的。
2、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有《爱的教育》、《昆虫记》、《格林童话》、《西游记》(少儿版)、《中华经典诵读本》、《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中外名人故事》、《寄小读者》等,三本精读,八本略读,从童话、故事到中短篇小说,形式更加多样,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丰富学校文化底蕴。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教师和学生)。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整合学生、教师、家长这三方面的共同力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1)、是否每天进行课外阅读;(2)、是否在课外阅读时动手做笔记;(3)、是否在课外阅读中勤动脑、多思考、多探究?从自读笔记、交流发言、试题解答等方面,着手评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心理感受,理解文章内容、段落大意,还有概括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国内外很多老师也跟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致力于阅读教学这方面的科学研究,让阅读教学真正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民实现人文教育。我们广州市从化区小学语文科也在全区推进各种阅读教学活动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对于阅读课指导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我们课题组希望通过“农村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利娟《让语文课更有魅力——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6年11月第1版
2、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型研究》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11月
3、汪玲 《中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0期
4、刘鑫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引导策略研究》 [J]语文天地 小学版 2017年4期
5、吕美玉 《浅谈从课外阅读入手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J]世界家苑 学术 2017年10期
6、何玉珍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 [J]语文天地 小学版 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