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小捣蛋”行为的行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吴秀玲
[导读] 在幼儿园,每班几乎都会有一、两个与众不同的幼儿,他们或者在活动时捣乱
        一、现状及分析
        在幼儿园,每班几乎都会有一、两个与众不同的幼儿,他们或者在活动时捣乱,或者不接受班级常规的约束,或者以打人为乐,或者动个不停影响别人。希是我班的“动动星”,一提起这个孩子的名字,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只要有一点不爽就会找同伴出气。几乎每天都有孩子来告希的状,弄得教室不得安宁。
  镜头一:希是个聪明又淘气的孩子,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上课时,一会儿积极回答问题,一会儿又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如脱缰的马,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希成拍我的脸,老师,他推我,……只要他在,活动室里便不得安宁。今天吃午饭,希又管不住自己了,把自己碗里不爱吃的青菜扔到洁莹小朋友的碗里,洁莹委屈的大声哭泣,他却一点悔改的意向也没有,还乐得大笑,我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我还是克制自己的心情,走到他身旁语重心长地教育他:“希,把青菜扔给别人吃,既不讲卫生又不礼貌,青菜很有营养,吃了对身体好……听着听着,只见他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
镜头二:希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散步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到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二、计划
1、多创表现机会,体验成功。
2、与同伴相处时,适当给予他交往技能方面的指导。
3、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希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
4、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三、行动与实施
1.体验成功。希在活动时不是很积极,但有一次,他上课听得比较认真,还举手回答了问题,我及时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上了小红花,他开心极了。希跳街舞节奏感强,我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还在集体面前让他展示街舞,并奖给了他一颗红五星,他两眼笑得眯成线。在每次的教育活动中,”我的一句“很好”“真棒”,一个微笑、点头都鼓舞了他、激励了他。这以后,他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多用鼓励、肯定的方式和积极性的语言对其进行引导帮助、教育,与同伴友好相处。
在平日,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挫败他的自尊心,多用鼓励、肯定的方式和积极性的语言对其进行引导,主动亲近他,和他一起游戏,并在交往的过程中,教给他一些和同伴交往的正确表达方式。如有一次是小朋友自带玩具日,他很想玩沈昊的大汽车,他指着沈昊的汽车说:“吴老师,我要玩这辆车。”我说:“它是沈昊的,你有礼貌地去问问他吧。”于是他就过去对沈昊说:“沈昊,借你的车给我玩一会好吗?我不会搞坏的,我很轻地玩的。”旁边的彦森说:“不要给他,他会搞坏的。”沈昊看了希一眼有所犹豫不决。希说:“我不搞坏它的。”看到这样,我就走过去对他们说:“这次希不会搞坏汽车的,他会轻轻玩的,希是吧?”希使劲地点点头。沈昊,你就试试借他玩一次吧。我微笑地用眼神向沈昊示意。最后,希借到了汽车,并十分小心地玩了起来,归还时还请沈昊验收,他高兴地说:“你看,我没有弄坏的。”沈昊看了一眼,点点头说:“你帮我放回那里吧!”
3、赏识激励,挖掘他的“闪光点”,在同伴面前加以表扬,使他在同伴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和榜样,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就要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这些常常犯错的顽皮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因此,我们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挖掘他的“闪光点”。对于顽皮捣蛋的希,我更是付出百倍的耐心,时刻注意他的言行,多给他机会,从而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的潜能……通过家访和平时的观察,了解希特别喜欢运动和画画,于是我们在他的兴趣上多下功夫,在他的这些强项上多加培养和指导。当这个顽皮的孩子在运动会上获得名次,在画廊中展现自己作品,在角色表演中扮演尽心尽责,热心助人的警察时,他的爸爸妈妈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我们也多了一份理解。是啊!对于这些顽皮的孩子,也许他们有很多的缺点,也许他们会一犯再犯,但这好比人得了伤风感冒,治好之后,也许还会再发作,说明身体抵抗能力差,一个孩子反复出错,也只是说明他的自制能力差,更需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更多的耐心。
4、与家长多交流,相互商讨教育对策,并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幼儿。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重要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这也就说明了,加强家园联系,统一教育策略,孩子就像是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很容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家长问卷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我们建设希希家长采取“冷处理”、“ 体验成功”,鼓励等方法,以取得家园教育方法的一致与默契,并且及时地互相反馈希希在家在园的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效果与反思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
        五、启示
        以上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对于“捣蛋”儿童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仅仅上面所提的几点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捣蛋‘儿童。对这些“捣蛋”的孩子就越需要老师的关注,老师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每个幼儿,抓住教育的契机,找到他们成长中的突破点,引导他们,关爱他们,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参考文献:
[1] 高月梅   张泓.《幼儿心理学》[M] . 浙江:江教育出版社.2012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 冯晓霞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
[3]、《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