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王会平
[导读] 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摘要】: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传统的书本教学载体也在信息技术的改革下,形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结构。小学教育属于我国国民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学业建设,国家综合化人才培育至关重要。本文以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对象,阐述了其在教育改革途径下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够为优化教学语文教学有所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在经济化发展背景下,人才成为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更是国家教育部门关注重中之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信息化改革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
1.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资源融合在信息化技术载体中,充分利用二者优势,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教育信息化改革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为学生构建了优质、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打破了传统枯燥乏味的书本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国家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2.分析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基层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提倡小学教育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升和扩展课堂、课后知识教学的深度和规模。但是,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时间有限,造成信息化教学发展停滞不前,现将小学信息化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下。
2.1学校领导重视小学信息化教学程度欠佳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改革项目。由于基层小学教育机构的资金有限,学校领导对小学信息化教学不重视。再加上部分地区学生的经济条件落后,在信息化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全面等问题,这些也会导致小学生信息化教学出现随意性问题。与此同时,为了争取信息化教学,在缺乏资金的环境下,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教师发起学生家长筹资购买电子化产品的行为,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
2.2小学教师的信息化专业能力不强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信息化教学的执行人和推动者。但是,在很多基层小学,依旧存在教师信息化应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过于依赖书本教学,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对信息化教学存在偏见;另一方面,在不具备信息化教学基础能力背后,学校也没有为教职工提供信息化教育培训环境,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自学计算机知识,也导致教育信息应用弱。例如在小学信息课程“计算机画图”课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先让学生看教材,一一对比计算机上的键位后,在让学生看着教师的操作一步一步了解画图软件的操作。此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多是按照书上的内容学习, 缺乏扩展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3教师没有将信息化资源和教学结合起来
        信息化教学是当代基层教育改革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小学都在推崇信息化教学,但是很多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将信息化教学形式化,让课堂变得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学生在不完善教学环境下, 学生的参与感弱,缺乏课堂互动性,导致信息化教学没有和教学进度相结合,最终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3.对于优化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小学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的统筹规划,整合现代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加强教育整合,实现现代化教育目标,笔者针对现代小学教育资源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如下图1所示)。

(图1 优化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3.1加强对小学信息化教学宣传引导,提升师生的信息化应用积极性
        小学属于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关注机构,其管理人员应当紧跟时代、高瞻远瞩,把握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机遇。首先,校园领导应当加强规划和组织统一化教学,不能够盲目进行信息化资源建设,也不能完全否认其建设意义,可参考其他学校教育资源规划和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先整合现有的资金、人力资源投入,做好硬件设施储备和运维规划,构建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配套管理机制后,再予以建设。其次,全体教职工应当提升自我信息化行政管理和治学综合能力。例如在信息化规范性建设的基础上,做好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通过监督考察以及行政管理等途径,保证教育信息化能够深入教职工心中。最后,做好教学资源运维管理,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信息服务机制,并形成完善的校内网,教师资源网,既能够实现信息化教育模式宣传,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保证教育信息化有序开展。
3.2做好教育形式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小学教师应当了解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优点,坚持现代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本专业外,学习教育心理学、信息教育学等知识,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综合实力。对此,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建议小学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革,充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首先,加强教育培养,小学信息化建设环境下,教师应当具备极强的教学素养,专业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学校要加强教师信息化辅助教学能力培训,做好信息化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同时,小学教师也应当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教育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其次,学校还应当建立专门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来鼓励学生提升网络学习、信息资源运用以及课件制作能力,也可以通过课程展评和竞赛比赛等方式来提升其信息化应用能力。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程序的原理”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在为学生出一些十进制加减算法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在为学生模拟计算机算法运算,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工具性。
3.3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促进现代化共享教育教学
        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基础,作为地方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以区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基础,将信息资源给予各个小学,并加大投入鼓励学校建设校园网,如果没有条件的小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推动信息教学的发展。此外,还可以打造区域间的教学资源库,鼓励不同地区的小学教师合作教学,并交流各地的特色教学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对当前小学教育十分重要,建议学校因地制宜、及时改革,全面推动我国教学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万梓. 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9(06):42-43.
[2]李睿,张泽. 云南边境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技术资源现状调查及分析——基于陇川、西盟、江城三县的统计数据分析[J].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8,20(04):46-51.
[3]吉莹,刘红,孙含婷,柏宏权. 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N市的调研[J]. 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4):88-93.
[4]党兴山.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5.
[5]徐帆.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管理策略探讨[J]. 广东蚕业,2019,53(10):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