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是高等学校在入学之初开设的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一定的引导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军事理论对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思想素质的影响,鼓励大学生加强军事理论学习,成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国防素质
1、引言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了贯彻落实我国 《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规定和精神,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大学生给予了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为使大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科技和信息化战争等基本军事知识,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军事理论课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及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显著性成就的不断学习,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有助于牢固树立实现国家最高利益至上的意识,激发大学生建设国家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
2、军事理论课程开设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对培养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参与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1 增加国防认识,提升国防意识
通过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大学生拥有国防的概念,增加国防认识,产生国防的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军事理论课程学习,能够让大学生清楚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国防形势,明白国防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在过去的历史发展阶段所遇到困难,使大学生对于我国国防现实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责任感,提升大学生保卫祖国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
2.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教育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200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大纲要求》,军事理论课程除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科技和信息化战争等基本军事知识,其中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一定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责任感,同时对大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这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其中第一条就是爱国,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军事理论课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及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显著性成就的不断学习,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有助于牢固树立实现国家最高利益至上的意识,激发大学生建设国家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用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引导大学生对我国社会政治制度产生认同感,同时,增强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2.3 传承红色精神,激发青年士气
大学生是红色基因继承的纽带。历史证明,红色基因一旦流失,民族就失去了向心力。
高校肩负着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光荣使命,在高校军事理论教育中探索传承红色基因的方法路径,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带来的强大生命力,为军事理论教育注入更多鲜活的内容,将有效增强国防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使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血脉中。
曾经,青年人是红色基因中重要的奠基人: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英勇献身的夏明翰、五四风雷中的爱国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如今,作为青年大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欲灭其国,先去其史。”要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保留红色基因,就要保持对历史的铭记;保持对历史的铭记,在于代代间的传承,而作为青年的大学生,恰好就发挥着代际传承中纽带的作用。这也决定着大学生的任务,不仅在于时刻学习红色思想理论、崇尚先辈红色精神,更在于以身作则,为下一代树立良好的榜样,扮演好红色基因传承的纽带作用。
2.4 身披戎装,投入强军梦的伟大践行中
报国道路千万条,参军入伍最光荣。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依托国民教育为部队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军队资源优势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
军事理论课程里面有国防法规,国防动员等一些内容,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了解参军入伍的相关优待政策,比如入伍前“优先征集”,服役期间保留学籍,退役后相关安置等优惠福利。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习主席高度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参军入伍的成长成才,在给南开大学8名入伍大学生的回信中写到:“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许多南开学子就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如今,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青年学子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携笔从戎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大学生通过对军事理论的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军的艰苦发展史,从而使更多有志大学生萌发参军入伍的“种子”。纵观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很多都有当兵的经历,大学生参军可以提高部队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也是丰富了大学生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于成长是一件帮助很大的经历。
3.结语
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战争、恐怖主义愈演愈烈。这些都在警示我们要增强国防观念,“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抉择,既体现了人才培养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又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洁,冯占山,李刚.浅析军事理论课中所体现的国防教育[J].读书文摘(中),2016(4):116-
117.
[2]胡细根.军事理论教育的与时俱进——评《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程》[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I0006.
[3]章平.浅谈军事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J].学园,2017(19):66-67.
[4]袁仕远.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程对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19):241-
242.
[5]张晓彦.军事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及优化建议[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9,21(4):78-80.
[6]刘晓璐.军事理论课程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
[7]何婉姬.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8]胡金波,张政文.军事理论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陶娟.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4(28):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