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对孩子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候,这时候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探究,所以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课探究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在科学探索中不断发展、不断成长进步。本文就如何引导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科学课探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引言: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学习进步黄金时期的开始,所以一定要把这个开头做好。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为保证国家的不断进步和繁荣昌盛,就要培养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熟悉课本知识和教学要求
1.掌握最新课本知识
小学生的课本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因此每当对课本进行重新修订后,教师都要将课本从前到后仔细阅读,了解课本内容的变化及学习目标的更改。科学这门课程强调的就是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其目标有“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科学、技术、环境与社会”,这就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培养。科学知识是指经过大量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反映在课本里形成的知识;科学态度就是指针对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运用时要谨慎、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科学探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并依实际情况加以改造或者严格保证科学方法使用的条件进行的探究;科学、技术、环境与社会就是将这四个因素充分考虑,保证这四者间的和谐。
2.教学要求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有大量丰富的科学知识,但是有些知识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所以对于这部分科学知识教师应当做到适当讲解,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太高,这些知识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接受、理解与掌握,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小学生年龄段应当接受的科学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一定做到精准、熟练的程度,通过不断反复的讲解、实验操作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并且通过阶段性测试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一些掌握不是很好的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并不断的鼓励他们,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不断学习进步的不竭动力。每个人天生都有好奇心,对知识好奇的程度存在差异,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应当在他们原有的好奇程度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科学探究。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比较简单,他们只是对一些自然现象比较好奇,作为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富有创造性,但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教师要细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实际生活及自然界出发,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探究的事物,对简单现象进行解释,并针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挖掘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向更加复杂的方面进行科学探究。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在一杯水里放一片纸,纸会飘起来,但如果放一块石头就会沉下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是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对物体的质量、密度等展开科学的探究【1】。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很多情况下学生思维比成年人活跃度高,主要是因为成年人通过不断地学习已被世间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被既定的理论形成固定的思维,所以创新意识和思维都不及小学生,但是小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的潜意识认为老师讲的都是对或者有些碍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向教师说明自己的想法,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这种情况,需要教师不断地告诉学生:老师不是权威,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这时候需要同学们帮助老师改正这个错误,也就是需要学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敢于发声、敢于质疑,不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如果学生是正确的,那么教师要虚心学接受学生的建议,并对该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大家积极提出问题及建议;如果学生是错误的,那么教师首先要对该学生进行表扬,表扬其敢于质疑的精神,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分析解释,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2】。
3.情景模拟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通过讲解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要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情境中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加探究的真实性,这也能极大地促使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3】。
4.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极为重要;其次学校社会应当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文明、和谐的环境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5.科学合理的设置评价体系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其次是家长的认可,最后是社会上的认可。但是评价体系一定要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针对客观事实进行公正评判,这样不仅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还能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
三、知识引申
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比较少并且知识面比较窄,而教师的职责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有就是要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引申,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难度稍高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看到磁铁可以吸引回形针、易拉罐、铁钉等物品,但是为什么不吸纸片、木头等物品呢?教师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合作实验讨论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后给出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解释,将最后的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研究、加深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科学探究的精神【4】。
四、结语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开发智力脑力的关键时期,因而一定要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而兴趣来源于好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将之放大成为学生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熟悉课本知识并对课本内容的变化教学目标十分清楚,在对所教内容熟知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探究意识的培养,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最后在原探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一步步来完成的,每一步都很重要,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同时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保证能够正确、顺利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参考文献:
[1]徐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科学课,2009(04):5-6
[2]武燕,王梦楠.探究性教学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2):40-41
[3]王志兴.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情感读本,2018(14):113
[4]高雪.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在科学课堂上的有效体现—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种子的萌芽》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