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打乱了我们原本的教学方式,受疫情的影响,我校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网上学习的活动。一开始接到通知,我的内心是激动的,因为这代表停课不停学,孩子们在家依然可以坚持学习;但我的内心更是惶恐的,只有传统课堂授课经验的我,没有一丝网络授课的经历,面对这些,只有两个字——担忧,担心学生们听课不认真,担心作业教不齐,担心订正不及时……
这不!开学没多久我就遇到了一个总是不交作业的学生,平时在学校的作业就需要督促的孩子,这个孩子是一个留守儿童,面对这样的孩子,线上学习必定是少不了和他的家长沟通,说是沟通,其实也是求助,除了想要了解他在家里的学习情况之外,更多的是希望家长能够支持我的工作,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提交。但是,从孩子奶奶那里了解到,孩子父母离异,现在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是靠每天打电话发信息来督促孩子学习,但毕竟鞭长莫及,效果甚微,爸爸也感到有心无力。
了解到这些,我思前想后,决定和他电话沟通,隔着电话,我并没有一上来就批评和质问他,而是耐心地和他交流。
我:俊熙同学,今天上课都听懂了吗?有没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呢?
他:都听懂了。
我:那你现在在做什么呢?
他:我在写作业呢!
我:上完课能够主动写作业,非常棒, 如果你对于今天的作业有什么不会做的,可以跟老师联系哦,希望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能够看到你的作业,老师觉得你是可以做到的,你对自己有信心吗?
他:老师,我会认真写作业的。
每次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回答的都比较快。接着就是我焦急的等待作业的过程。刚开始教他怎样提交作业,还有给他视频讲题。第二天,他的奶奶主动联系我,说今天表现和以前不一样了,听完课知道自己主动去写作业,孩子的奶奶和我都感到很欣慰。我立马又打电话询问他今天的学习情况,对他的改变提出暖心的表扬。
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也会特意看一看他的作业,只要有进步,我都及时表扬,并且提出我对他的期望。
中间还是会偶尔出现懒怠,只要一关注到我就耐心引导他,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他真的改变了,他能够及时主动地提交每天的作业,在写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能够主动来询问我,批改后反馈的错题,他积极地订正,这些改变都让我既欣慰,同时也很惊讶。因为在学校里,面对他的老问题,无论我如何督促,总是每过几天就恢复原样,这次怎么就有用了呢?我仔细回想,以前在学校时,我对他的错误常常不够耐心,对他更多的是批评和责备,有时即使是耐着性子,可沟通几句后也不小心变成了责备。而这次,因为我们没有面对面沟通,我没有一开始就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质问他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而是耐心地询问他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给他提供帮助,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我是因为关心他,对他有所期望,才会督促他完成作业。
我恍然大悟,我们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可能会决定我们和孩子心与心的距离,如果你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同他对话,那么他会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回应你,但是,如果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关心他,那么他同样会以朋友的身份去回应你,教师只有做到亦师亦友,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璀璨阳光。 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关爱的、被尊重的,作为老师要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去关爱他们,不仅是眼睛与眼睛对视,更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真正做到以爱之名,共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