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成教育为土壤,家园合作开展劳动教育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姚美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各个教学阶层,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各个教学阶层,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给孩子们相关的文化课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他们建立优秀的品德,加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能力,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就家园合作开展劳动教育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养成教育、家园合作、劳动教育、开展策略
        在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各种类型的有利因素,关注幼儿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养成,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兴趣开展课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深刻的意识到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课堂,必须要开展校园与家庭的合作,通过家园联合来开展劳动教育,保持教育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1设计家园合作的幼儿劳动教育内容
        在幼儿教育的家园互动过程中,相关的幼儿教师必须要深刻认知到劳动教育内容设置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与幼儿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从而选择有趣的劳动内容,真正激发员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开展课堂活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虽然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劳动教育,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培养幼儿劳动习惯没有相关的概念,认为培养幼儿和教育完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因此,这部分家长无法把幼儿的劳动习惯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造成了幼儿劳动教育的表面化。还有很多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多的开展劳动,对于很多事情全部包办,导致幼儿缺乏劳动机会。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家园合作的开展形式,促进幼儿劳动品质的形成[1]。
        首先,我们应当充分认知到幼儿年龄比较小,其身心发育不够健全,在开展劳动教育内容的时候,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逐步让他们掌握劳动技巧,培养劳动意识。在小班劳动教育内容过程中,要以自我服务为主,培养幼儿们的基本生活能力;在中班和大班教育内容中,应当侧重于自我管理和集体服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大中小班孩子们的实际状况,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充分贯彻因材施教战略,例如,在小班中举办我会洗手、我会穿鞋等内容,在中班中开展我会扫地、我是值日生、我会叠被子的内容。为了有效贯彻家园合作劳动教育思路,可以开展我是大人的小帮手、我是家庭垃圾清扫员等教育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之中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帮助家长做家务,逐步引导幼儿为自己服务,为集体服务,锻炼劳动能力,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2]。
        其次,要培养幼儿本身的劳动意识,这是家园合作的工作基础。在当今时代,每年入园的幼儿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自理能力却越来越差,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疼爱他们,爷爷奶奶更是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一点家务都不让孩子接触,这种超负荷的包揽性做法大大减少了幼儿们的动手机会,自理能力无法达到要求,很多基本的事情都无法做好,长此以往,幼儿们将会养成懒惰、松散、娇气的坏习惯,不利于成长和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充分认知到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的重要意义,鼓励幼儿多多观察,了解家长或者老师在一天之内所做的事情,并了解到这些事情的价值,明白劳动对于社会的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幼儿们能够学会关心别人,认知到劳动的价值,并学会尊重劳动成果,建立劳动意识。
        最后,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认知到劳动教育的长期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要立足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开展教学,使用恰当、有趣的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自我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幼儿早上来到学校之后,需要做学前准备,开展扫扫地、擦擦桌子、给花浇水等活动。在午睡之后,自己主动穿衣服、洗脸、整理床铺。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活动,幼儿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良好的劳动习惯。
2形成家园合作共促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2.1密切家园联系,达成幼儿劳动教育的共识
        幼儿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任务,也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因此,必须要密切家园联系,达成幼儿劳动教育的共识。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幼儿家庭的沟通与交流,向家长传达幼儿参与劳动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家长开展家园联合行动,从而让双方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认知到劳动的重要价值,珍惜劳动成果,这种优秀品质的培养对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家园合作更加具有成效,教师与家长必须要共同研究幼儿们的兴趣点,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开展劳动技能的培养,双方要互相沟通,互相信任,共同商讨和研究,一起解决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真正把家庭和校园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部分家长不懂得如何在家庭中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此时,教师可以对家长提供远程指导,帮助家长营造家庭中的劳动环境,定期发布幼儿劳动教育内容,从而真正让幼儿参与到家庭劳动之中,培养劳动意识[3]。
        例如,在幼儿园中班教育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存在有叠被子困难的问题,可以加强对于幼儿们在起床整理环节的引导,鼓励他们观察被子的长边和短边,学习折叠的顺序和技巧,并且让幼儿进行实际的操作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能够基本掌握叠被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叠被子的视频发到家长的微信群中,让家长在每天早上指导幼儿叠被子,鼓励他们进行实际的动手练习,通过家园合作,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整理好自己的床铺。

最后,为了增强家园合作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可以在幼儿园内部举办叠被子比赛,看哪一位同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叠好被子,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当评委,从而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4]。虽然叠被子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劳动技能,但是,当家长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顺利的完成叠被子活动,将会感到非常欣慰,这也能够促进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为幼儿营造更加快乐的学习氛围。
2.2开展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和教师双方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对幼儿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生,而家长也能够凭借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学生,只有家园双方共同合作,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例如,在大班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可以举办科学活动爸爸的工具箱,爸爸的工具箱中有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胶水等各种类型的工具,这都是日常劳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物品,选材来源于生活,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这项活动最核心的目的是满足幼儿对于工具箱的好奇心,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同时,让幼儿能够亲自拿起爸爸工具箱中的工具开展劳动,例如修理桌椅、更换玩具电池、整理储物箱等等,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5]。当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注重调查工作,通过文件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家长的想法和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能够对教学过程予以反馈,让活动流程得以优化和更新,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性。除了日常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之外,幼儿园还可以设置专门的活动室,每个年龄段班级的学生都可以到活动室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可以让幼儿自制各种美食,品尝美食,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2.3注重劳动教育评价,提升实施效果
        在家园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劳动教育评价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评价过程中存在有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很多教师和家长过于看重结果,但是却忽略了教学过程评价,缺乏对于幼儿学习体验的关注,虽然劳动是有成果的,但是成果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例如,在开展“生活整理”这个小劳动时,很多教师往往直接检查学生的抽屉和书包,根据其是否整洁作为评价结果,但是忽略了幼儿们的整理过程。有一些幼儿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心整理,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积极评价,而不是完全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只有在多个角度综合评判劳动活动,才能够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提升实施效果。
        其次,很多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幼儿们对于劳动技能的掌握,但是缺乏对于劳动素养的重视程度。在传统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将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很少关注幼儿们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学习态度,这对于孩子们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有一定的限制性作用,阻碍了劳动素养的形成。例如,有的学校开展了“农耕”课程,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种植植物的过程,并让他们到菜园中进行实践,把学生是否学会种植某一种蔬菜作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虽然能够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技巧,但是没有注重对于学生们劳动价值观的引导。最后,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劳动形式,忽略了学生们的兴趣点。在当今时代,劳动教育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并且在很多教学区域内推广和落实,然而,从幼儿园具体的劳动时间教学现状看来,由于学科教学的压力,很多学校把教育重点放在了文化课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知识,严重挤压了劳动教育的时间,因此,劳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达不到要求,劳动课程走过场的现象十分常见,对于劳动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实践活动,很多都是浅尝辄止,幼儿们的操作和活动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学习。例如,在农场活动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将学生队伍带领到菜地里,组织几个学生代表拔了几个萝卜,或者让学生到果园摘几个樱桃,拍几张照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劳动活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教学偏差,教师以“拍照留念”作为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导致评价缺乏科学性,学生们玩得很好,但是劳动经验却没有多少提升。
        我们必须要重视劳动教育评价,首先,教师应当在幼儿园中提升幼儿的劳动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最光荣,通过各种值日活动激励学生开展劳动;其次,家长要在家庭中记录幼儿的劳动状况,并且将记录表带回幼儿园,给老师反映幼儿在家庭中的劳动表现,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幼儿完成劳动任务的责任感,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那些劳动能力强、做家务多的幼儿,教师可以予以相应的表扬和赞赏,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劳动的动力,并且在班级上建立积极劳动的氛围[6]。要关注劳动过程,深化劳动体验,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他们以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要采用多元化的劳动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必须以养成教育为土壤,开展高效的家园合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立足于幼儿们的兴趣点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从而充分提升幼儿们的责任心和劳动素质,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郑娟玉.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9(2):16-18.
[2]胡雅.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探析[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7):0143-0143.
[3]韩春华.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英文),2019,2(7):69-71.
[4]刘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4):0247-0247.
[5]李云华.浅谈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10):263-263.
[6]诸芬芳.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新教育(海南),2014(8):5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