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视域下探究书法教学中的审美路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方海珍
[导读] 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不仅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教育
        【摘要】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不仅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教育,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针对学生进行心灵和情感方面的教学。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就让学生在情感上与美术产生共鸣。在美术教学上就是通过色彩来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教育,拥有较好的审美路径,才能得到心灵和情感上的释放。因此,文章对小学美术教学书法教学,对学生审美路径的培养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实施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书法教学;培养审美路径
        
    书法本身极具美的因素。它蕴含着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一直以来,在小学课堂中书法教学始终是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素质、传承传统书法艺术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书法教学也正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这些新挑战,我们应该从美术视域下探究书法教学中的审美路径培养,这样才能将书法教学与审美教学相互融合提升。 
        一、发挥个性特点、培养书法审美兴趣
        现在,很多学校地区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或者美术比赛,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教育都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但是在传统的美术课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且在传统的美术课上,教师要教授的学生主体人数众多,教师很难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差异不同,教师在讲课就容易没有针对性。所以可以在美术教育中通过设置小班的教学模式,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也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的书法审美兴趣的得到激发。
        在课堂上也要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具有书法审美个性的学生,及时与他们沟通教学,对学生的书法审美进行辅导。利用课内或者课外的时间,对具有创意的学生进行辅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掌握书法审美表现形式,提高手脑协调能力
        书法审美的表现形式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都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因为年纪小,阅历少,经验不够,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都不能够具有很强的自主能力,很多事情都是要依靠父母或者长辈,所以就使得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都欠缺。

所以在美术课上,尽可能的寻找一些资料图片在课堂上作为示例呈现给学生们,让学生进行学习了解,在大致的学习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创新。让学生大胆的尝试,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创造了,学生才能在学习中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打开了自己的思维,在美术中才能丰富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现方式。审美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不断学习知识的积累,通过自身的思考探究反思等等才能够得以形成,所以教师还是要把更多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留给学生。
        例如,教师在讲授“书法赏析”相关课题时,教师在上课前就找到相关的资料,方便学生的理解,进而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在课堂上展示完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字体,就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更多的直观思维,通过课堂上对字体的不同风格、特点的认知,在尝试中通过自己手写,临摹他人等等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经验,提高手脑协调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也不断进入课堂,为教学课堂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方便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给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教材资料,利用多媒体的具有感染力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学习,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的要求,就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要让学生得到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放手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具有爱玩的天性,对于枯燥的知识课堂对他们来说反而会有一些枯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强制要求学生进行学习,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玩耍,在课堂上制造玩耍的条件,利用学生的爱玩的天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将枯燥的知识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比如游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
        例如教师在讲解“兰亭集序”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导入这一课程,播放一个书法大家介绍这个作品的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模式表演的导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更能感受到书法大家的魅力,从而营造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艺术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艺术的感触启发学生更快的成长,通过美术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得到审美路径的培养,让美术教育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松景. 小学美术书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路径[J]. 中外交流,2017,(33):283.
2.张斓. 小学美术书法教学中学生审美路径的培养[J]. 新校园(中旬刊),2017,(7):51.
3.周璇. 小学美术课堂书法教學中学生审美路径的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2016,(6):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