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戴洁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戴洁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语文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语文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要学好它,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就目前的小学生口语交际状况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小学生存在不愿意开口,口语交际能力较弱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文章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口语交际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培养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交流在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掌握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日常生活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在提升综合能力素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也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出一些改革。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从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抓住可以交际课程的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新型的教育学理念逐渐进入语文课堂,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有部分教师还是无法转变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传统观念,忽略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目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够理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无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过于沉浸在传统教育的思维中,只关注到学生的成绩,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二)部分学生存在消极的学习情绪
        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性格内向而不愿意开口说话,与老师进行互动。这些同学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或担心家庭这些特殊的学生群体,心理承受压力较弱,由于内心的羞涩和对教师的畏惧,而不敢在课堂上大声讲话。而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关注到这类特殊群体,加剧了他们内心的自卑感和羞涩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说话、不愿意与老师交流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下,以及教师对他们的不管不顾,最终影响到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自身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过于注重语文成绩的教学理念应该及时摒弃,重新认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要性,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融入口语交际的培养内容,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的设计更多的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或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跃课堂的交流氛围。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作者为何要这样描写?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在问题的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在交流中快速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这样的多维互动交流模式下,实现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口头的表达,那要学会怎么说如何说,就应该在平常的学习中注重对词汇量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现那些善于交流的学生都是热爱阅读、喜欢看书的学生,他们通过读书的过程掌握到更多的词汇,支撑自己的口语表达。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比较擅长日常的交流,但是在课堂上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又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真实感受,这也是由于他们平时的词汇量积累不够,才会出现的情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词汇量,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表达中利用课堂上所学的词汇完全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是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举办一些有趣的口语表达活动和比赛,例如演讲比赛和朗读比赛,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丰富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观潮》这一课文的时候,会发现这篇课文的情境和结构都比较适合作为朗读素材,因此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上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读或背诵,并从文中挑选一些情境强烈的句子进行分析和集体朗读。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交流讨论环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是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在面对不同的交际情境下,运用不同的交际内容。在对教材的课文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所讲的课文内容进行交际情景的创设,与学生进行互动。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强化课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交际情境中,得到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例如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强化学生对故事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图片和视频,创设故事情境,对这篇课文的讲解,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下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情景下,在课上设计一个故事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进行复述,允许学生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故事讲得比较生动形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小奖品,在比赛最后评选出一个“故事大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自信心。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能够有效的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设计,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善于表达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实现的,但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是教学的培养重点,教师需要从小抓起,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抓住每一个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时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1]宋云.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 中华少年, 2017.
[2]王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 青年与社会, 2018(28).
[3]宋云.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 孩子天地, 2017, 000(007):P.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