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 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李丽
[导读]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首先分析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其次分析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和设置讨论环节。最后分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且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在小学数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使学生高效的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思维能力是指将事物的信息植入大脑,进行储存、分析,形成独特的见解,并推理出结论。小学数学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思维发展的起步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逐渐形成全面的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仿佛给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增加了许多羁绊。因此只有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这样小学阶段的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减轻来自于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压力,针对班级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目标,然后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的提问、练习、合作交流、展示、检查、评价等,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其次,不要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所学知识;最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变可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掌握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而使学生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2、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参与的乐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心理,积极调动起小学阶段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动力,这会使小学阶段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双重拓展。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内容的时候,可让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亲自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体会和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堂上再让学生将自制的长方体模型拆开,亲自动手测量各个组合图形的长、宽,以此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长方体的表面积由几个面组成、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以及各個面之间的关系,并对学生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鼓励学生运用归纳出的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算一算桌子上的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自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牢固。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实现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3、积极倡导求异思维,充分重视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小学阶段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能充分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相应加工,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不断调整、改进,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充实,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实现对简捷答案的创造性需求,从而提出各种简捷且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此来促进小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意义”时,教师可以提出“9+9+9+9+6=?”,让小学生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目的答案。于是便会有学生提出9×4+6的解答方法,还会有提出“新方法”,可以运用9×5-3的方法进行求解。相比而言,后者学生的解答思维创造性更高。学生在思考题目答案的过程中,由前面的四个9就联想到了后面一个不存在的9。那么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就可以先假设为5个9相乘,然后再用假设出来的9减去3,这样就可以得到原题目中实际存在的6,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此行为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意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调动其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阶段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同时良好的思维能力也是鉴定学生优异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车志华.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
2.李林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上旬,2018(13):53-54
3.郭玲玲,周世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