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生德育评价方法分析与解读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单翠英
[导读] 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人品性格的培养
        摘 要: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人品性格的培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崛起则国崛起。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对青少年实行德育教育可以使他们受益终生,形成优秀的个人品格和正确的道德修养。本篇文章主要从农村小学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对农村小学学生德育教育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学生;德育教育评价;方法分析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教育部门都只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没有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致使部分青年被无数国民感叹称其为“垮掉的一代”。在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品德发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首位。德育课程也在各个学校的课程中占有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正确道德观的建立。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原有的德育教育评价方法也出现了诸多不足之处,使得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出现大幅下降。
一、农村小学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在人格和品质的重要形成时期。但是人们普遍认为,中学和高中及大学的学生是人生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而忽略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可能有自我否定和自我疑惑的现象出现,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指导和评价。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可以为学生日后的科学世界观打下良好基础,也为中学、高中及大学学生种下德育教育的种子。
二、农村小学学生德育教育评价方法分析
(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
        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课程的在进行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出现了对德育教育的认知错误[1]。认为学生在学习完成之后,只要结果优秀就可以了,没有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长时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此评价会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课程提不起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德育教育的课程质量,学生的品德修养也会出现偏差,不能正确的树立起学生的道德观。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沿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对德育教育理念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德育教育对学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虽然在课程结束得到了较好结果,但是,却无法让学生在实际上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使德育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所以,教师在德育教育课程的进行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习过程及时评价,这样才会切实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也会提升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德育课程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2]。


(二)评价方法单一
        在许多学校的德育教育课程中,对德育教育的成果评价往往只局限于书中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教师也只注重对课程知识的讲解,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真的明白其中的含义。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德育教育还不能够全面的理解,教师也只强调德育教育课程中的难点问题,这样只用是否学会书中知识点的评价方法,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解的越多,学生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只会对书本上的内容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就丧失了德育教育课程的初衷。
        德育教育课程应该是教育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学生只记得德育教育的名词和理论,而没有学会将德育教育的中心思想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这样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方法,会影响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正确理解,从而忽略了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
(三)只用考试分数来量化衡量
        在大多数学校的德育教育课程中,尤其是小学的德育教育,对德育教育的结果只用分数来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没有重视学生是否真正养成了正确的道德体系。分数固然能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道德教育是一个养成的过程,不能只用分数来衡量。这种量化的考核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学生的爱国精神、道德体系、人格品质等内在因素是分数无法衡量的[3]。教师只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德育教育结果对学生日后的个人品质养成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学生会只重视德育教育的表面内容而放弃了对于德育教育本质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德育教育课程结果评价的时候,应该结合多方面成果进行评价。要从学生的多方面行为和思想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校外的德育品质,家庭中的道德行为和与同学相处中所体现的个人品质结合起来。从多个领域、多个角度看待学生整体道德品质的养成成效,以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综合发展[4]。
结束语:
        现在的很多德育教育课程体系都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了曲解,与德育教育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师和学校及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评价中来,不断更新德育教育的思想理念,增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德育教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要只重视学生的结果和考试分数,去除教育领域的形式主义,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将书本上的道德理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去,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正确的道德理念,以促进道德教育评价的不断进步。
参考资料:
[1]陈林林.表现性评价在新疆中职德育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新西部,2020(05):56+60.
[2]孙誉格.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德育教育评价改革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24):33.
[3]常彦.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239-240.
[4]胡燕.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9(03):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