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唐娜
[导读]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较重比例,现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普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较重比例,现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普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应打破传统枷锁,抛弃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其他学科学习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语文阅读文字素材所传递给学生的实际上其中蕴含的思维方式、思维素材以阅读材料为载体,通过语言的魅力使学生感悟阅读内容的真正含义以及思维能力的价值。要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跨学科思维教学,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综合思维能力的全能人才。本文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
        引言:
        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克服传统学科教学中知识单一的问题,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最大限度体现整体性知识,帮助了解学科知识与社会、经济、观念等发展的联系,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跨学科能力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观察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可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成为作者与读者连接的桥梁,文本也是人类思想表达的直接方式。文字是作者写作能力、情感方式、价值观的具象化体现,其中也可看出作者的思维能力与方法。语文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点外,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与学习方式的思维方式教学也较为重要,语文阅读能力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材料时不仅应该体会文章的情感主旨还应感悟作者的价值观与素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身专属的素养结构。思维能力是语文阅读学习的核心,对文章的正确理解与对思想的恰当表达都需要以良好思维能力为前提,并且能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良好体现。
        二、跨学科思维素养的培养与运用
        对未来的种种预测,可以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智能时代的来临,教师的大局观与综合能力成了重中之重,我们需要培养能够将各种思维灵活运用的完整的人才,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的人[1]。教师的阅读素养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前提,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不断揣摩发现文章深意,当教师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就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


        阅读能力的维持甚至提升需要不断吸收文学知识,培养阅读素养,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发展,将提升自身素养作为重要前提。积极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阅读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不断在已有基础上做出改变与突破。要培养具有成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不为思考设限,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关键任务,善于发现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教学素材。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材《蝙蝠和雷达》一文为例,文章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发现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仿照蝙蝠发出超音波探路的原理为飞机装上雷达。通过此课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科学探索精神,学会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原理并运用于其他实践中。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感悟,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语文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更顺利地完成语言类任务和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阅读素材为跳板引导学生提升日常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也能解决生活需要。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观潮》一文中作者通过丰富的语言描述形式表达潮水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表现出潮水现象的奇特与大自然的魅力。学生要学习的不仅是作者的写作内容更要体会作者传达的中心思想与思维方式。钱唐秋潮是代表了一种常见的涨潮自然现象,学生在经过本文学习后会对此类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并产生兴趣,学生会主动查询资料了解原理并自行总结,养成探索原理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教学摆脱了教材的禁锢,是一种基于语言文字的跨界思维——总结思维。
        学生在进行抽象概念的学习中通常会遇到较多障碍,教师需要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通过学生熟知的事物引入对知识的思考,找到两者本质上的相同点进行关联教学。在阅读中思维看似是个抽象的举动,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无意的渗透能成为学生处理问题的重要筹码,使思维的发展愈加有效[2]。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教材《揠苗助长》为例,小学生对于农作物种植不了解同时难以理解文章传达的思想: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举几个具有相同道理的事例证明观点,方便学生理解,如:蚕蛹蜕变成蝴蝶的过程是生物变化的规律,人为的外力协助会导致蜕变失败。
        三、结束语
        语文阅读是传递感情与思想的载体,在故事中学生可感悟真理,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阅读文本中含有丰富的思维素材,教师要善于发现素材并找寻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方式,以适应社会变化。   
        四、参考文献
[1]张贤.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 小学教学研究(学生版), 2019, 000(005):40-42.
[2]姚泽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5):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