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石高凤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石高凤
[导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能够为高中生学习其它科目提供支持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能够为高中生学习其它科目提供支持,并帮助高中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于高中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进行契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从现实情况分析,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篇文章简单介绍了将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契合的作用,探究了契合现状,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契合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含有着一些文言文和古诗词,能够教给高中生一些道理,为高中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帮助。但是,目前由于高中生的学业紧张、教师的不重视等,导致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契合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我国在几千年发展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无可取代的宝贵财富,包含着待人接物等诸多道理,将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契合,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有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应该对于学生这个人进行培养。将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能够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竞争加剧,对于人才的要求提高,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高中语文教学类型较为多样。将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契合,能够使学生更加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和民族自信,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将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相契合,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自己。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现状
(一)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培养时并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感情
     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语文课堂比较的乏味,并不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在将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进行契合,对于古诗文进行教学时,只是让学生背诵了相关文章,并不重视学生是否理解,达不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自身的语文水平得不到提升。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效率比较低,语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学习资料
     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进行教学,是将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契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时,对于学习资料的依赖程度过高,一般都会借助于学习资料开展学习,自己进行的思考比较少,导致对于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并不是有利的,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充分的进行思考,才能够对于古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虽然学生自己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真实的意思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只要有进行思考的过程,就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支持。
(三)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传统文化
    第一,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时,一般会通过教材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进行,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数量较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无法体会到古代文学名著以及散文等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教师在对于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比如文言文教学时,通常只是讲解一些词句的意思,带领学生进行翻译,并没有给学生进行思考的空间,这导致学生所学到的传统文化是片面的。第三,因为高中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内容,来应对高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分给传统文化的精力比较少,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导致于和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措施
(一)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开展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找到状态,投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之中。对于学生而言,在潜移默化下掌握知识,主动的进行学习的效率要明显超出一味灌输生搬硬套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于高中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基础,对于学生进行系统详细的讲解,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名篇,使语文教学更加的精彩。一般情况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某一个时代的经典。比如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作品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立足于这一题材,结合作者的生平、当时的朝代背景以及作者在写作时的思想感情开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创建专栏来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鼓励学生进行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创作,使学生在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掌握更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二)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原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培养高中学生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式,使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相契合,使高中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指引。第一,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教学中含有的情感和人文思想。比如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既表明了邹忌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的自我定位,也展现出了知错能改听取别人建议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自身明白传统文化想要表达的意义,才能够真正高效的开展教学,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支持。第二,教师要重视对于教学方式进行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使教学更加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理解。
(三)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都非常的重要,只有具有实践能力能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应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才有价值。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于现代人而言,难度比较的大,如果将其和现代文采用同一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得到提升。为此,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不同类型实践,比如说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者是开办和传统文化相关的黑板报等,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参与,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领悟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精神,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课外拓展
    教师在开展和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时,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是无法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使语文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引入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开展课外拓展,使传统文化能够和人们的生活产生联系,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原本印象,使学生真正的认识传统文化。教师在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比如说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观看和当地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等,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参观当地知名历史人物的居住地址,了解当时作者在何种心情、条件下进行的创作,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参观具有当地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并对于风俗习惯进行分析,感受到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6]。
(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中进行搜索,使语文教学资源更加的丰富、多样,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过于单调乏味的情况。为此,教师应该重视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的多样,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展教学反馈,积累教学经验。比如说《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的开展,有效的宣传了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变得更具有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观看这一节目,并和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同意,使学生能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产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的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和家长进行学习资源的共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充足、适合学生发展的资源,达成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总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改善,更加的重视传统文化等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对于我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将其和高中语文教学契合,能够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高中生的文学修养,为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于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营造适宜的环境、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实践等措施,达成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契合这一目标[7]。
参考文献
[1]杜海燕. 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 汉字文化,2017(21):34-35.
[2]毛子月. 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 才智,2017(35):95.
[3]周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效契合[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09):97-98.
[4]彭蔚亮. 许慎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交融与发展——以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文化的教学应用为例[J]. 河南农业,2018(06):31-33.
[5]闫斌,闫海若.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5-37.
[6]郑丽莺.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渗透[J]. 中学课程资源,2020(02):33-34.
[7]黄本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对高中语文测评的启示[J]. 语文教学通讯,2020(07):70-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