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发挥赏识教育的功能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沈燕
[导读] 儒家文化作为我国古代史中传承近千年的主流文化,也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摘 要:儒家文化作为我国古代史中传承近千年的主流文化,也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流传至今的“严师出高徒”的思想也影响着很大一部分教师,导致当前大部分教师对待学生仍然比较严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这样不单单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个性,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呈现较为怯弱的一种状态,做事瞻前顾后,皆以不犯错为条件,丧失了学生在课堂上应有的积极性。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主要针对一些没有自信、不能用于表达自己的一类学生,是给予学生爱的教育。本文通过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以期能够为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语文;应用策略
引言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阶段,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这个阶段他们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来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与对自身的认同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更为良好的发展。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当前学生的发展情况与特点,并以此为依据鼓励学生、肯定学生,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家庭和谐、师生和谐与班级和谐的局面,并由此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营造轻松氛围,散发语文魅力
        学生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提不起兴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大多数还是使用“填鸭式”的教学办法,没有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逐渐弱化,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赏识教育,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帮助学生完善其人格发展,让学生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当中。以此为基础,建设更加成功的教学课堂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在教学与学习中建立更加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可以与教师站在同等的高度看问题,不需要将教师的命令奉为金科玉律,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自身的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与交流;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默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建立具有微信的教师形象,让学生能够相信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强版及的凝聚力;最后,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评价中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中自我肯定,给学生以精神方面的鼓励,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之情,并且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开展多样活动,激发学生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天赋,这些潜在的能力往往需要教师通过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像过去一样单单通过考试成绩来为学生划分优劣等级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来举办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自身的潜力激发出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优点,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比如在班级内部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来举办辩论赛,这时,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强的学生就能够再这样的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一些在这方面比较薄弱但是有兴趣的同学也能够通过比赛进行学习,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或者是在班内举办主题作文活动,让学生通过文章来展现真正的自我,通过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一些不擅长写作的同学也可以在活动中学习他人的写作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些活动中,教师需要扮演的就是在学生出彩时肯定,在其失落时给予鼓励的角色,通过一些带有鼓励色彩的言语为学生提供参与并完成活动的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帮助每一位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区别赏识误区,做到有效教育
        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来激励学生发展。而现实中部分教师似乎对赏识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过于频繁又不分场合的鼓励,让赏识教育的作用适得其反,甚至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会被肯定的错觉。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鼓励逐渐无感,赏识教育能够产生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表扬,对于学生一段时期内的表现,做的好的地方老师要进行表扬并在班内提出表扬的具体原因,在班级中起到一个榜样作用。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赏识教育就是不能批评学生,这也是一个认识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提出批评是必要的,但是批评的程度与场合时教师需要把握的尺度,不能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要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自身素养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自身优点,从而建立起自信。另外,教师也需要注意在表扬学生时也需要注意表扬的尺度,不能够过度表扬,也不能不批评学生,要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丰锐.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66-167.
[2]梅雅红.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36+38.
[3]吴茂娟. 赏识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