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杨锡琼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杨锡琼
[导读] 提问是各科教学中最常用的师生互动、交流方式,是知识传授的基本形式
        摘要:提问是各科教学中最常用的师生互动、交流方式,是知识传授的基本形式,也是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和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感纽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巧妙的问题去触动学生的感官神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带着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去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问策略;教学效果
        语文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课程,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越科学合理,学生接收知识内容的效率会越高,各方面的能力会越强。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有效的问题会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其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不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环节,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科学提问
        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并没有进行问题的课前设计,而是想到什么就提问什么,这样漫无目的提问,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益处的。学生不能从问题中获得相关的知识要点,也不能够顺着正确的思维来回答问题,所以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一定要结合教材来科学提问。教师在课前要对提问进行设计,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很缺乏,因此教师即使是提升教学难度,其教学范围也不应该过多地超出教材的设定范围。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提问更是要结合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虽然说在实际的教学上两者可能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部分小差别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差距过大,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学习的主线,一味地陷入苦思的漩涡,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提问都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提问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学习的重点。
        二、难易适中,提升提问效率
        虽然语文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及使用最多的科目,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系统性的语文知识仍然较为复杂。鉴于该类情况,教师想要进行课堂提问,则务必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所认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提问设计,才能展开难易适中的提问,令学生既能增强学习自信,又有提高的空间,提升提问效率。如在教学辛弃疾所写的《清平乐?村居》之时,我先借助教材插图引入教学,在教材插图提问中令学生领会诗词的内涵。同时,指导学生观察图时,先向学生提问:图中的人在做些什么?该问题十分简单,大部分学生简单观察便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诗词理解也难以有后续发展。因此,我根据诗词内容改变提问方式,增加提问难度:仔细观察图,通过什么细节可以得出图中人物安逸、勤俭的生活状态?学生便需要认真通过观察和联想,且由此联系到诗词当中,两厢结合之下得出答案,并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善于把握提问、启发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前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最后的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的次数是不定的,但一定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什么时候提问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仔细思考和观察,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深入展开提问。这也需要老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例如:《大瀑布的葬礼》,先让学生观看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枯竭过程录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问:“大瀑布即将无奈地走完她短暂的人生之路,面对一群深深伤害过她,又来祭奠她的人,大瀑布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答:“如果我是大瀑布,我想说的话是,我的今天就是你们人类的明天。”“你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样的提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充分将学生引入到情景当中。
        四、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元素进行提问的拓展
        有些小学语文课文中会有空白元素,这些空白元素能够给学生提供回味和想象的余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元素,创造一个思维发散的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思想中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穷人》这篇课文讲述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生活很困难,但还是收养了死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学生都被他们的善良所感动。笔者在讲完课文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大家想象一下,孩子们、桑娜和她的丈夫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主动思考,踊跃发言。这种开放式的提问,不但丰富了原文的内容,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鼓励质疑,推动提问反馈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是推动提问反馈的最佳方法,不仅是使得学生对提问的认可度更高,而且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了详细的思考,教师因此得到的反馈更为全面,提问有效性方可大大提升。因此,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良好形式。例如在《清平乐?村居》当中,有一句诗词为“最喜小儿无赖”,其中“无赖”两字古今词义的不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因此,我并没有直接向学生提问“诗词中无赖是什么意思”,而是鼓励学生纵观全诗,逐字分析,找到古今词义的不同,并且对其中不解的地方提问质疑。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投入于诗词当中,很快便找到了这一个与众不同的词语,并由此质疑。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古今异义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提问有效性提供了极大帮助。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提问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在课堂上,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推进课程的进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提问,并且能够科学地开展提问教学,要充分地认识到,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提问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