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基础。而审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进行有效和富有逻辑的思考。教师通过教会学生在审题时要读熟题目、读通语句、弄清题意,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力求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最终正确解答问题。然而,小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出现审题不清、审题偏差等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审题能力培养工作的难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数学教学;有效审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毕竟只有读懂题意,才能进行正确的解答,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读题的时候,都只是粗略地看一遍,没有认真研究题目的习惯,这很容易漏掉重要的信息,使得错误率较高。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多画图、多练习、多反思、多分享等,这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也能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仔细阅读,认真审题
在做一道数学题时,第一步就是阅读题目。通过阅读题目,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解题步骤与解题思路,如果在阅读题目这第一步有所失误,就会前功尽弃。这也是为什么读题会被教师这么看重的原因。教师应该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做每道题的时候都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题目,使学生形成肌肉记忆,在今后遇到数学题的时候,能够主动想起读题,不再出现审题失误的事件。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讲解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出现漏字、加字情况,控制阅读速度,不能让学生一眼带过。对于小学的学生,教师也应该注意由于学生的年龄过小,很多汉字并不能认全,也难以理解题目所表达的含义,教师应该细心带领学生有效的阅读题目,不能盲目地锻炼审题能力。例如小学的数学题,很多题不只有一个问题,但由于同学阅读并不仔细,很容易发生漏题的现象。很多的分数明明可以得到,却由于马虎跟不仔细,白白丢分。在一道题目中有很多个数字时,很多学生就盲目地对这些数字进行加减,而并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可能有些数字用不上,但由于读题的不仔细导致了这方面的失误,又失去了做题时间还没得到应得的分数。所以在做题的时候,仔细阅读题目时十分必要的。
二、理解题目,梳理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语句时可能会有偏差,不能很好地明白题目表达的意思,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做题,尤其在出现较复杂的题目时,学生会因为读不懂或者理解错误而不能正确解题。因此,语句的体会不仅在语文中适用,在数学中也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学生一些理解语句的方法,同时为学生整理一些经常出现在题目中的重要词语,讲明词语的意思,强调在题目中遇到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有一类题目的应用题,涉及到百分率的计算,一般题目篇幅较长,学生容易在读题时出现问题。
例如,有一题为“妈妈一次稿酬所得是三千元,按规定减去八百元后的部分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妈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首先还是读题,将题目断句,划出重点“减去800后的部分”,即用3000-800后再进行计算,将一个长句分为几段,会方便学生理解,教师还应为学生讲明白“税率”“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意思,让学生在看到这类型题时,能够找到解答的方法。
三、读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再算一算。对于这个题目,有的同学只是粗略看一遍就开始做,结果是只完成了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而把第二个任务“算一算”忘记了。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看题目要求,只是按照习惯,把题目当成普通的计算题来做,而把估计这一任务忘记了。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审题能力。
四、引进生活化用语,使学生更加理解题目
数学这一门课程在生活中是运用非常多的,它的涉及氛围特别广,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可以为人们解决各种各样计算的难题。所以说提高学生兴趣的最重要一步就是让学生认为学是有用的,在社会生活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讲课时把生活中的实例和生活化用语引入到课堂上来,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能使学生更加理解题目,大大降低难度,并且能让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像“折扣、打折、大甩卖、促销”等生活化用语,这时在题目中经常出现的,所以让学生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能够帮助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比如“一家商店进行大甩卖,对上衣全部的短袖打八折,共卖出380件,问学生如果按卖短袖商家共收入多少?”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中有很多,但是学生一般都接触不到这样生活化用语,所以教师能够引入这样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能否正确的读题与审题,已经成为确保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项最基本能力。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读题与审题兴趣的基础上,将科学的读题与审题方法传授给学生,扩大他们的阅读深度与广度,不断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