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今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来自五湖四海,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更是千差万别。让家长拥有科学的家庭教育观,这已经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传统的办法是组织家长听家庭教育讲座、发一些教育资料,效果不是一般的差。我们只重视了内容科学性而忽视了沟通的高效性。实践证明,与家长好好聊天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如果聊天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以智启人”,就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帮助我们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
聊天 家庭教育 实践
【正 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改名字的故事告诉我们,他早年受王明阳哲学思想影响是非常大的。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家庭教育方面,这个“心中贼”就是家长固有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有的来自代代相传,比如“棒头上出孝子,筷头上出逆子”;有的来自自我归纳,比如别人没受多少教育日子不也是一天一天过么;有的来自群体影响,钱是万能的,孩子学习不好就用钱买,上补习班呗……美国前总统说过,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的是核武器,比核武器厉害的是语言。所以,要破此贼,唯有交谈。如果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要想改变一个家长教育观念的机率等于零,那家校共育渠道的作用等于零。要想充分发挥这共育渠道的作用,教师要与他们谈到一块去,让家长乐意与你谈,乐意听你讲,这样才能改变家长的育人观念从而破这个“心中贼”。
一、以理服人,从兴趣谈起。
所谓以理服人,就是给人讲道理,明事理,接受你的教育理念。这有点老生常谈的意味。听起来,讲道理比较容易。可是,谁喜欢听别人讲道理?人们总是喜欢别人听自己讲道理。如果我们能找到家长的兴趣所在,与家长交谈的成功率可提高五成。人们总是喜欢与趣味相投的人一块交谈,更容易接趣味相近的人的建议。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交谈的时候,把教育理念渗透其中,无疑是一个绝妙的策略。
有一年,开学没有几天,我们班的一位家长找到校长要求给她孩子换班级。她的理由很充分,她孩子不喜欢这个班同学,说是外地同学太多;也不喜欢我,因为我是男教师,她家孩子喜欢女教师教的……哪个校长会满足家长这样的要求?结果可想而知。校长,让我去跟她谈。和家长一见面,我从她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上看出,她是一个念佛的人。我脑子突然闪过一个想法,和她谈佛教。我先从她的面相说起,说她有宁静恬淡的气质,跟一般人不太一样。这样引到她的兴趣上来。然后,我谈唐朝的布袋和尚以及济公、星云大师……,给她谈语文教材里的佛教故事《九色鹿》《一路花香》,跟她谈书法作品中的佛教《集王圣教序》苏轼的《四十二章经》。我夸夸其谈之后,我看出,她愿意甚至是喜欢与我谈这些东西。接着,我跟她谈《西游记》里的《心经》,为什么要把这个经放在全书的前几回,它的作用就告诉唐僧最为恐怖的困难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内心。也正因为这个经,唐僧才战胜各类险阻完成伟大的壮举。这时,她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我话锋一转,佛主普渡人众生脱离苦海;我们老师也是慈悲为怀,一心教孩子远离无知拥有强大内心啊!本质上,两者区别不是很大。她听了之后若有所悟,表示让孩子试着再上几天看看,如不行还要换班级的。当然,这事没有发生。
二、以情动人,从关爱着眼。
以情动人,也就是用自己的真情来感动他人,从而使对方接受的家庭教育理念。我们中国人做事讲究通情达理,可以从沟通层面上理解就是讲理讲不通的时候,我们就讲情呗。只要我们的动机是好的,结果是可以预期的,讲情或讲理只是一种策略选择,并无善恶之分。从人的本性上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人性的弱点》一书的作者卡内基精通这此道,与人交往无往而不利。其中道里很简单,就是关注他人从而达到让人接受自己。
行动比说一万个爱都管用,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如果对学生有真诚的爱,就会在无意的行为中流露出来。这种行为往往会被家长捕捉到,也最能打动人。我的搭档有过一个堪称经典的案例。班里两个孩子有了一点纠纷,受到伤害的家长来兴师问罪。我搭档一看到孩子,立马把孩子接到身边,无比着急地说,快给我看看。一旁的家长看到,非常感动,说想不到老师这么关心我家孩子。我的搭档借机让孩子把当时的情况重新演一遍。家长不好推脱,让孩子演了一回,真相大白。完全是孩子自己磕掉了牙,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事后,我们俩反思。如果没有我搭档这一关切的行为,家长是不愿意去追究事实的真相,更愿意得到赔偿。
三、以利导人,从得失入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是斯文的做法。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素质差距大,有的家长他们对情与理是有天然的免疫力的。他们衡量一个行为,不是讲理,也不是讲情,他们最关心的是得失。在这个行为中,他能得到什么便宜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习惯斤斤计较,热衷于沾点便宜。这类家长的特点,也是可以为我所用的,有时算账也管用。
小偷小摸的事最让教师头痛。家长一般不会与我们站在同一面来教育孩子的。我们班张某偷别人的钱。我在校门口值班,碰到张某某奶奶。我就跟她问她,你们孙子在你床下捡到拾元钱,跟你说了没有?他奶奶迟疑了一下,马上说这事孙子跟他讲了。这钱是另外一个小孩子从她钱包里的拿的,掉在地上的。我看周围那么多的家长,就拉她到一边说:“你们要一个健康诚实的孩子还是一个将来要进班房的孩子?你们是孩子成材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孩子走歪路,你们将是最大的受害者。你们自己选,作为老师,我的话到此为止。”他奶奶是对天发誓,他们孙子绝对不会做这种事的。这个过程中,我给他两个选择:第一,他们欺骗我,不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将来会走上斜路,他们一家人受罪;第二,他们与我合作教育孩子,把孩子不良行为及时改过来,救了一个人,可能就是救了一个家庭。我不是面对两种选择,我是面对两种情况:他们不与合作,我没有任何损失并尽了责任(毕竟,我侦破案件不能拓展到别人家里去);他们与我合作,我拯救了一个孩子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周末,班主任老师发给个信息,说张某某的奶奶跟他说,这拾元钱不是张某捡到的,应该私下拿他奶奶的。与他家长算算账,让家长与教师走到一起,成为合作者,实现合作双赢。
四、以智启人,从故事讲出
所谓以智启人,就是以智慧的故事来给人以启迪,以引起家长的反思,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故事是老少皆宜的形式,小孩子喜欢童话故事,小说就写给成人看的故事。听人讲一个道理,往往一会儿就忘了。如果听一个故事,那就不一样了。给家长讲故事,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个妙招。
我发现我们这儿的单亲家庭,比以前多了许多。孩子一般不由父母管,而由奶奶爷爷照顾,孩子不爱劳动。这现象农村小学生更多一些。与孩子的长辈讲教育,无异于鸡同鸭讲,讲到一块儿去比登天还难。讲故事是个好方法。有一次,我与何某某奶奶聊天,聊什么,聊炒菜,讲到红烧肉,我就联系到东坡肉。讲到东坡肉,我就拉扯到“一门三父子,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的教育故事上来。苏轼苏辙小时爱玩,父亲苏洵在远处陪着他们。苏洵时不时地拿出一本书看。兄弟俩发现父亲的行为,也要看书。苏洵坚决不同意,兄弟俩就偷偷地看,从此爱上了书。何某某奶奶很有感触,说她不允许何某上厨房。但何某某自己会下面条,会炒鸡蛋,会蛋炒饭,我们从来没有教他过,原来他自己偷学了。何某某奶奶用同样的方法让何某某从此爱上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