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胡玲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胡玲
[导读] 在国家不断推动教育改革的号召和引导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标准
        摘要:在国家不断推动教育改革的号召和引导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标准,将语文的阅读教学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包括认读、理解、概括和赏析。而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心理上的差异,我们对应做出了教学内容和课堂模式上的创新。如运用了朗诵表演、情景教学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创建语文趣味课堂,实现教学目标。在阅读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感受生活的美好,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提高了语文课堂的附加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
        在我国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可见学习语文是多么的重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又非常重,所以,老师们必须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要不断地帮助学生们拥有一个好的心理品质。有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做语文教学的支撑,教师就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抓住小学生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期,有的放矢的组织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要给学生制造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来。因此,本文该怎样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值得不断的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次接受系统的、全面的义务教育阶段,它与幼儿园里轻松、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对从幼儿园刚开始步入到小学学校里的小学生来说,面临着学习方式、环境以及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巨大转变,难免会使得很多小学生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不仅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更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小学阶段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指导,也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来提供服务,因此,为了重视起心理健康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作为切入点。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内容,采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缓解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各种不适应,既能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能为教学的效率提供动力。另外,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而心理素质就是其中的基础部分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引起重视,在提高自己个人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二、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1、我们的教学首先要做好定位
        教育正是为了培育出更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纵观当今的小学教育,许多问题显而易见,比如说,小学语文阅读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还不明确,进行渗透的方式比较传统,单一的形式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除此之外,有很多老师缺乏整体观和全局观,语文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无法亲密融合,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差、学习积极性低的情况。


        2、有了问题我们要寻找原因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备课方面出现了问题,老师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水平,走不出传统教学的藩篱。其次,老师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课程的重要影响,在教学中忽略学生对阅读情感的把握。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从阅读活动出发,构建良好的氛围
        阅读是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学习方面,它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转变学生原来的思维。在心理方面,它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更加纯粹,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学会理性地面对问题。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加关注阅读和心理健康教学的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能力。其次教师也应该和学生构建更加民主的关系,转变自己传统的影响,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沟通,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之后教师也应该为不同层次学生的设置不同的阅读练习活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如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找到出错的原因,给出具体的建议,从而让师生的关系拉近,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培养积极情绪,实现正能量教育的渗透
        部分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可能是学业压力所致,可能是生活中不顺心的小事导致的,如果长期得不到排泄,就可能由此诱发更多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小学生开展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的教育工作,确保正能量的不断渗透,可以很好的规避上述出现的各种风险,引导小学生的发展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比如在部编版“大自然的声音”阅读课程开展的时候,教师注重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培育,就要求学生利用与爸爸妈妈出去郊游的时间,去录取大自然的声音,可以是潺潺的河流声,可以是早上的鸡鸣声,可以是夏天的蝉叫声等等,录取完毕之后自己再去阅读文本内容,看看自己听到的声音与作者听到的声音有哪些相同之处,这样的比较,可以使得小学生进入到更加深刻的阅读状态,学会以发现美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就是一种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培育的良好方式。也就是说,实现阅读内容与积极情绪积极情感之间的融合,使得小学生对于生活充满热爱,洋溢着正能量。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成为心理健康教师的任务,也不能等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再去干预,而是需要以预见性的视角去审视,增强语文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建立对应的融合机制,鼓励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确保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排泄不良情绪,洋溢着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刘克祎.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119-120.
        [2]蔺淑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才智,2019(0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