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国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与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疫情期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表现形式、和教育手段来阐释高校应如何在疫情期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关键词:爱国主义、“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教育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建国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凝聚了坚实的力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冠肺炎是全人类的灾难,但这其中也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在全国人民抗击这场疫情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思想又一次一次地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高校作为青年人思想教育的桥头堡,在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更是十分有必要以此为契机,为学生们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讲好当下战“疫”中的爱国故事,成为教育主体的普遍共识。
一、在“全民抗疫”大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简单地讲,就是培养受教育对象爱国主义思想的活动。爱国主义是个人对自己国家的一种深厚情感,爱国既可以表现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各族同胞,更表现在认同民族文化和国家制度等方面。灾难时刻,也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在防控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当奋不顾身,在这危难时刻展现“国民”的责任,才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抗疫战士”,成为这一场战“疫”的坚实力量。
二、在“全民抗疫”大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
1、勇于担当,增强抗疫向心力
在抗疫过程中,勇于担当是爱国主义思想最典型的表现方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简单的八个字蕴含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这也是每一个人愿意为祖国献身的高尚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在这场疫情中,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阻击疫情的中流砥柱,大大提振了人民群众阻击疫情的信心。
同时,抗击疫情也是一场全民的运动。在疫情发生后,广大社区志愿者,村民志愿者第一时间走向自身所在的党支部,积极报名参加阻击疫情的战役。有胆识、有担当的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人民阻击疫情的向心力。时代呼唤担当。爱国主义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然而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情怀和行动。面对目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这不仅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最新诠释,也是最终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钢铁长城。
2、团结互助,强化抗疫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史诗,家国情怀在历史流动中不断传承。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爆发初期,湖北省病例多、扩散快,在此危机时刻,全国各地医疗人员都主动请缨,支援前线。这种自发的团结互助精神,就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十五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各级财政补助超1000亿元,数以万吨计的蔬菜粮油,源源不断地运往湖北,这无不体现着中华儿女的凝聚力,这也是熔铸于每一个中国人体内的爱国情感的外化表现。
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的隔绝绝不是真情的隔绝。面对疫情、面对灾难,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都心怀国家怀,心系疫区群众安危,协调联动,奔走为疫区群众捐款捐物,向他们送去急需的医疗防疫物资,送去急需的食品保障,送去全国人民的关爱。正是这种淳朴的守望相助,帮助疫区群众顺利度过暂时的难关,使他们倍感温暖,也为全国上下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中,所有中华儿女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坚守初心,共同扛起疫情防控的重任,冲锋在患者救治、科研攻关、物资保障、交通管理、信息发布等每一条战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升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牢牢筑起了战胜疫情的一道道铜墙铁壁。
3、自强不息,提升抗疫战斗力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古以来就深刻融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因。他们中有身穿防护服,几十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同病人零距离接触,和时间赛跑,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医护人员;有冒着随时被传染的风险,在防疫战场上奔走,用生命捕捉抗疫过程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画面的新闻记者;还有那些逐户走访排查、分类实施防控,坚守阻击疫情阵地,看住门、守住路、管住人的基层干部。他们和我们一样,虽然有对病毒的担忧,也有对亲人的惦念,但深层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他们逆行而上、冒死迎战。
三、在“全民抗疫”大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方式
在疫情期间,虽然高校延迟开学,但是高校教师应当利用网课、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手段,有针对性的设计爱国主义教育课程,采取在线直播、视频互动、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爱国主义融入到战疫教育中。
广大高校教育者可以利用抗疫这个时机,向学生介绍关于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我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再次被证明,它在重大灾难中表现出的威力和生命力是强大的,这种力挽狂澜的气魄和能力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的。
通过回顾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过程,是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和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尽己所力、众志成城,不慌乱、不信谣不传谣。主动并积极适宜地应对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培养有效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必备素养与能力,并作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疫情,让人们看到了什么叫众志成城;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国家的力量;让我们接受了一场最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当前战“疫”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们要把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群众的有机结合。打赢疫情防控战役,必须充分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动用一切方式、一切手段动员、组织、凝聚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打赢战“疫”的强大力量。在另一方面,党和国家防控疫情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由衷地支持和拥护,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EB/OL].(2015-12-30)[2020-3-1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117631083.htm.
[2]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2月23日)[N].光明日报,2020-02-24(2).
[3]习近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求是,2020,(06).
作者简介:周婧瑶,女,汉族,籍贯:天津 河西区,生于:1991-7-27,职称:助理政工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