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沈静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沈静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情感教育是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人文属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把情感教育切实落实到语文教学细节中去,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保驾护航。鉴于此,文章主要围绕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相关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渗透
新课改不但关注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并且对学生人格健全和个性的养成尤为重视。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有义务和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应试教育思想依旧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过多的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常常忽视情感因素的渗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心理和态度没有正确的科学引导,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本文以情感教育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几点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的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即用情感的方式进行教育,是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情感在其中的充分渗透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同时完善自身的情感,从而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丰富情感的人。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的时候,因为这一单元的文章皆是有关于对自然景物、四季变化的描写,旨在培养学习者对于自然环境的一种情感,通过文章作者对于春夏秋冬、自然万物的描写,学习者能从中感悟到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或是赞美,或是怀念,或是向往等等一些情感,同时也引发学习者自己对于自然万物的情感,这也就是情感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学习者情感体系的完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习者,正是情感体系逐渐走向完备的阶段,这一时期,大部分学习者都将处于青春期,身体生理上的变化和情感上自身的变化都使得学习者们情感呈现纷繁复杂的特点,且对于情感的变化,学习者们也都比较敏感,因此,这一阶段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需要教导者细心耐心地引导学习者逐渐建构良好的情感体系。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一)充分课前准备,奠定情感教育基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保障。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开展情感教育要以教材为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仔细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要素,结合初中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语文学习靠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勤思多问,慢慢感悟才能真正进步。
(二)紧抓学科内容,情感与内容并举
在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中,情感教育寄予最深的地方可能就是对文章的解读,即阅读这一板块。

教导者在进行情感教育时,不能脱离学科内容单独对学习者进行情感上的教育,这样会使得教育过程变成单方面的说教模式,没有可以参照的事物进行比照,学习者是无法与教导者进行充分的互动的,久而久之,学习者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时,教导者应该将学科内容与情感教育相融合,从现有的材料中挖掘其中的种种情感,并带领学习者自己从中感悟,也使得学习者接受到的情感体验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具体的事例来支撑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的《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作者是通过白杨树的挺拔刚正、正直坚持来歌颂抗日战争时那些不畏生死,勇敢奉献自己,坚持保卫国家的军人们,因此,在这一片文章的学习中,教导者应该从文本内容出发,让学习者从中感受到作者寄予的情感,从而激发学习者对于国家的爱护,对于那些保卫国家的人的歌颂、赞美的情感。而在这一篇课文中,学习的重点内容还在于象征这一手法的运用,在教授这一手法时,教导者可以引导学习者们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于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情感,这即是通过文本内容完善学习者自身的情感,并让他们学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课堂模式多样化,深化情感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往往很多、很细且类别繁杂,因此,语文的教学课堂经常会陷入教导者长时间的单方面输出知识的模式,这对于学习者而言,既没有参与学习的实感,又很容易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导者应该让课堂的模式变得多样化,让学习者也参与到教学的设计中,而不仅仅只是教学的接受者,其模式有很多种,比如:辩论、朗诵、表演等等。这些多样化的模式的加入,会使得学习者对于语文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因为这一篇文章是讲的是一个童话,本身就比较吸引学习者的注意,教导者可以将学习者们划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行选择角色,将文章用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然后最后让全部学习者进行投票,选出表演最佳的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在学习者表演之前,教导者可以提示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自己扮演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色,还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制作一些文章中提到的道具进行辅助表演。这样的方式让学习者不仅有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文,模仿其中的人物角色,同时也能让他们设身处地地理解到其中的人物在具体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对于他们自身的情感观的形成有很好的启发作用,而分组表演也是展示学习者创造性的极佳方式。教导者将这样的形式加入到课堂中,可以很好的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完备学习者的情感体系。
        三、结束语
初中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情感教育模式的参与,它对于学习者的情感培养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教导者应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多多使用情感教育,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变化、情感接受能力以及情感体验,将情感教育与学习的内容紧紧相扣,从已有的教学内容中带领学习者们挖掘其中的情感,从而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建构完备自己的情感体系,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参考文献:
[1]于晓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05.
[2]徐国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38.
[3]牟国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8(05):50.
[4]庄奇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4):253-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